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探寻明星矿光环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21:21 新华网 | |||||||||||||||
新华网黑龙江七台河11月30日电(记者李柯勇、王茜)又是一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在全国上下正在狠抓煤矿安全管理的大背景下,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1·27”矿难引人注目。很多人在质疑:小煤窑关了,官煤勾结查处了,煤矿安全投入加大了,为什么重大事故还是止不住? 记者在矿难现场的所见所闻,或许能从一个侧面提供某些答案。 “明星矿”不是安全矿 翻开近年来媒体对七台河的报道
七煤公司曾累计亏损1个亿,2003年因在黑龙江大型国企中率先扭亏为盈而备受关注;公司因为党建工作抓得好,得到过有关各方的赞誉;公司董事长侯仁提出的“悠悠万事,安全为上”曾见诸报端。 有媒体曾这样描述七煤公司下属一家煤矿的井下状况:“记者看到了通风良好、整齐划一的巷道,看到了五线谱一样排列的电缆,看到了一处处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语。这一切,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座运转和谐、井然有序的地下城市之中,为职工搭建起一座座现实上的同时也是心灵上的‘安全岛’。”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年多来,七煤公司下属煤矿却接连发生矿难:去年5月13日,七台河新兴煤矿二区二采区发生爆炸,12名矿工遇难;今年3月14日,七台河新富煤矿三区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8人,1人重伤,而这家煤矿的矿主竟是七台河市桃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这样的对比,让人无法不产生质疑:“光环”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矿难发生了几天,连井下有多少矿工都说不清” 30日上午,记者听到消息:东风煤矿方面又在“重新核实”事故发生时的井下矿工人数。事故发生后,这个矿一度出现了两份井下矿工名单,一份名单说井下有254人,另一份说221人。矿方曾解释说,通过逐一入户查询,这相差的33人事故发生时已在井上。可是事故发生数日后,井下究竟有多少人仍然没有搞清。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这足以暴露出这个矿劳动组织和管理混乱。 事故已被初步判定为“煤尘爆炸”。东风煤矿总工程师向安监总局领导汇报时承认,事故发生前几天,就已经发现了井下煤仓附近煤尘较大,11月22日矿上还专门开会处理此事,并作了分工。那么,从那时起到爆炸发生的5天多时间里,矿方采取了哪些排险措施?据七煤公司一位领导介绍,2003年公司就购买了25套煤尘监测仪器,并分别装备给包括东风煤矿在内的各下属矿井。显然,这些仪器并未发挥作用。 矿工们讲述的一些情况也引人深思。生还矿工吴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事故发生后,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井下自救器,却不好使,感觉不通气。当时井下灰尘很大,严重缺氧,他呼吸艰难。获救前的十几个小时,他完全是靠趴在一个煤水洼里挺过来的。他说:“平时没事自救器都是密封着的,外面贴着封条,出了事打开以后,才知道这玩意是坏的。” 生还的井下瓦斯检测员张顺利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他说:“我打开发现里边已经没有氧了。罩在嘴上以后,无论怎么转动开关,也不供氧。后来我把自救器丢了,把毛巾沾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他说,他带出来的26名矿工中,有的违反规程没带自救器,而带下井的自救器不少还是过期的。 “检查经常有,但检查组走了以后还照样干” 遇难矿工家属张小本人也是东风煤矿的矿工,原来当过10年的救护队员。他说,矿里平时对安全生产抓得挺紧:在采煤工作面,放炮前对瓦斯浓度都要做到“一炮三检”,即装药前、点火前、放炮后三次检测;矿领导、瓦检区长经常下井察看通风等安全状况;矿工一般都受过安全培训;井下硬件也不错,顶板、支架都过关,安装了监测探头。 从生还者的讲述看,不少矿工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救能力,爆炸后熟练地操作了自救器,自救器用完了,他们知道把毛巾沾湿蒙在嘴上,用较为稳妥的爬行方式逃离现场。显然,这些技能是日常安全培训的成果。 对于东风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多数矿工总体上给予肯定,但同时认为,还存在一些安全死角。张顺利说:“检查组确实经常下井,井区天天检查,矿里每5天检查一次,局里和龙煤公司是10天必检一次。他们检查要求的条条框框相当严,但检查组走了以后也还是照样干。井下应付领导、应付检查的事太多了。有很多事都是心照不宣的,检查人员说你有问题,给他个手套,手套里装点‘东西’就完事了。” 吴杰也说:“这种检查也管点用,但检查得不怎么太细,下去就是罚款。说你这不合格那不合格,哪个不合格都能罚款。” 瓦检员王运和则讲了一些瓦斯检测方面的实际情况。他说:“我们瓦检每天都有详细记录,瓦斯浓度、通风情况都记,但有一样不记录:上面违章指挥的事不让我们写。比如有时瓦斯量超标了,上头还命令井下生产,这我们不能记。有时为了不让有关方面发现井下真实状况,我们甚至得把瓦斯监测探头堵上。” 是矿工素质不高还是公司把关不严? 记者就心中的疑问采访了七煤公司的几位领导。关于煤尘问题,七煤公司副总工程师宋凯成表示,公司要求下属各煤矿防尘系统必须健全,井下划分责任区,还制定了严格的生产除尘规程。但是他说:“我只是宏观上提出要求,具体到哪个矿是怎么做的,我不太清楚。”他说,出事的东风煤矿有一套煤尘监测仪,价值1.1万元,每个月监测两次。 关于自救器,宋凯成介绍,其使用期限一般的是3年,公司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要求下属各矿在每批自救器到期之前买新的,把淘汰掉的补齐,保证人手一个。他认为在这次矿难中自救器过期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说,操作规程规定,下井必须带自救器,七煤集团在这方面把关很严。但他同时说:“也有可能有矿工在自救器发放过程中恶意逃避,不通过检查就下井。”矿工为什么不愿意带自救器呢?他的看法是:“有的矿工存有侥幸心理。这有客观原因,因为自救器比较大,行走和工作不太方便。有人觉得矿井平安无事,缺少特殊情况下救命的意识。检查人员也可能有疏忽。” 七煤公司的煤矿井下安全检查有没有走过场的现象?宋凯成承认:矿工反映这个问题也不是无的放矢。但他认为这是“极个别现象”,因为七煤公司这么大,难免有极少数害群之马,影响了工人对检查意义的认识。他用“百密一疏”来解释这一状况。 记者了解到,东风煤矿是一个六证齐全的国有大矿,并且它所在的七煤公司历史安全欠账已基本补齐,国家前后为此专门投入了6000万元,为什么还是出了事?听到这个问题时,在场的3位七煤公司领导沉默了大约半分钟之久,最后还是宋凯成发了言。他把原因主要归咎于井下矿工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采煤是高危行业,容易出事故。”宋凯成说,“井下点多、面广、战线长,可能有某些环节的工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按规定办,小链条断裂造成了大过错。虽然经过反复培训,劳动者的素质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 七台河煤矿为何仍采用“原始”采煤方式 东风煤矿“11·27”矿难发生后,人们得知,当地煤矿所用采煤方式是放炮开采。其他像七煤公司同等规模年产煤千万吨以上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一般都广泛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机械化采煤,七煤公司为什么还使用这种相对落后的开采方式? 七煤公司副总工程师宋凯成解释说,使用“炮采”方式是七台河地区煤层性质决定的。一是煤层薄,二是倾斜角大,而采煤机体积、重量都很大,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不便使用。如果使用的话,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所以七台河地区的煤矿一直沿用炮采的办法。 有矿工这样描述七台河地区地下煤层较薄的状况:很多采煤工作面非常低矮,在里头干活常常只能弯着腰,甚至得趴在地上凿煤。(完)(应采访对象要求,稿中矿工均为化名) 相关专题:黑龙江煤矿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