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厦一建“民工学校”出炉现代建筑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0:0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新闻事件

  本报讯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78万(人次)进城务工人员从广厦一建百余所“民工学校”“新鲜出炉”。而此前,在今年8月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场会”上,该公司作为惟一一家企业代表介绍的“民工学校”经验,引起了与会者极大关注。

  广厦集团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置项目部有100多个,拥有务工人员1万多名。在管理过程中,项目部经常碰到诸如如何提高务工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如何实现务工人员与社会、与企业的和谐等问题。怎样实现占企业员工总数82%的务工人员队伍的管理和谐,已成为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厦一建就在实践中借鉴民间办夜校培训方法,创办了“民工学校”,利用工余对务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培训。

  随着现代化施工新技术的运用,工地上粗、重、累的小工活将逐步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对每一个参与施工者都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务工人员内在渴望提高素质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他们深深懂得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改变现状。因此,“民工学校”这一有效载体大受务工人员欢迎。

  确定统一的教学内容是广厦一建“民工学校”的特色。所有的分校都必须统一使用《广厦民工学校读本》和《平安是福》、《法制教育》、《房屋构造》、《三大建材》、《一般建材》、《一般建材及施工知识》、《产品保护及产品质量》、《验收规范》、《把生命意识融入建筑》等37种光盘。此外,各“民工学校”分校还结合工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学习内容,如有的项目“民工学校”分校,要求学员学习《浙江省建筑工人培训教材》;有的项目“民工学校”分校自编《彩钢板施工安装组织设计》和《彩钢板施工技术交底》等材料有针对性地供学员学习,解决了务工人员因没有施工过彩钢板而不知怎么操作的问题;有的“民工学校”分校创办《每周一刊》有针对性地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对“民工学校”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务工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均取得满意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公司规定各工种的务工人员必须参加两次综合管理考试,一次法制教育,两次工种技术教育,三次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由“民工总校”统一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并规定一年内有效,一年后经再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验证延期或换证。持有“民工学校”上岗合格证的务工人员,在项目施工结束后可凭证由公司内优先推荐就业。解决了以前项目存在,务工人员有活干;项目完工,务工人员失业的现象。

  一位来自江西的务工人员给“民工学校”来信说:“‘民工学校’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业余生活问题,关键是使我们掌握了一门技术。我从做小工到现在做彻筑工,能力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我再也不怕下岗了。”(王朝前)

  ■编辑点评

  学习不是有钱人的特权

  想像着一帮衣着不鲜的进城务工人员坐在简易食堂搭就的学校,在出了一天大力之后,还在翻着书本学习,场景有些滑稽,感动却油然而生。

  相比动辄几十万元的培训费用,“民工学校”着实寒酸、上不了台面。可是,学习并不是有钱人的特权,它属于每个期待改变生活和职场命运的人。务工人员同样渴望熟悉掌握各种技能知识,这是生存基础。这也是务工人员能否与城市相融合,能否与企业和谐共处的基础,其深层的动力在于城市、企业与务工人员价值的文化认同。

  对城市生活灯红酒绿的不适,半工半农身份的尴尬,使得尊严成为务工人员一个敏感的话题。为饭碗而学,为提升自己的价值而学,这就是他们的尊严。

  懂得尽己所能帮助实现员工价值的企业,应该获得员工的忠诚和社会的尊敬。

  前不久出炉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建筑、房地产业员工敬业指数在十个上榜行业中倒数第三。而在建筑行业占据大半江山的正是务工人员。

  企业只有努力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宽松的工作氛围和全面的培训机会,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完美统一,才能激发员工的活力,使他们恪守其职。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企业最终的关键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因此,只有一个懂得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最基层员工的企业,才能在发展的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晓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