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对待艾滋检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0:46 新京报 | |||||||||
今天是第十八个世界艾滋病日。此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段时间的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吴仪副总理在会议上提到,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估算的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84万人,而目前全国报告人数为13万多人。 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估计数字竟然是上报数字的6倍之多,这样的形势不禁让人忧
我们都知道,防治艾滋是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公共政策,而政府制定好、实施好一项公共政策的首要前提,是对信息、数字的准确把握。 只有获得艾滋病感染者的真实的信息,政府才能对艾滋防治进行充分的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治疗点建设;只有对艾滋病的蔓延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政府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什么样形式和力度的干预;只有掌握准确的数字,政府才能更好参与艾滋防治的国际合作,履行承诺,获得各国的认可与支持。 人们不敢想象,数十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散落在13亿的人群中不为人知,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后果。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巨大风险,这个风险若不化解,那早晚一天,它将成为中国艾滋防治事业的致命一击。 据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介绍,之所以艾滋报告数字与估计数字相差较大,原因有四:一是多数地区监测面太小;二是许多有高危行为的人员担心社会歧视,不愿接受检测;三是对流动人口、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入学入伍青年、新婚人群等开展检测工作难度较大;四是有些地方担心报告疫情上升会影响政绩,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不愿广泛开展检测工作。 这四个因素其实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技术性的,一是观念性的。技术性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只要政府不断加大艾滋防治的人力财力投入,推动与防艾民间组织的深入合作,监测覆盖面太小的问题,迟早将得到解决。难就难在观念的扭转上———公民特别是处于高危人群的公民如何才能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艾滋检测,一些地方政府如何才能改变“鸵鸟政策”,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重视艾滋检测。 在公民的层面上,这种观念转变无疑是艰难的,毕竟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大环境,这种环境下,一旦某个人被确诊为艾滋病,那将意味着耻辱生活的开始,他将成为人群中的另类,处处被排斥,虽然事实上,他只是一个需要帮助和关怀的病人。如果面对这种环境压力,大多数人对于艾滋检测往往是敬而远之。特别是高危人群,他们往往是法律的制裁对象或道德的谴责对象,这种灰色身份是他们心灵上的沉重包袱,政府若无有效措施获取他们的信任,那么在这一人群中推行艾滋检测,无疑是困难的。 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同样非常难,因为这涉及到政绩考核机制与卫生防疫机制的冲突问题。掌握对地方官员考核权力的是上级政府而不是卫生部,准确统计出艾滋病信息往往只会让人不安,带来投资者的恐慌和舆论的压力,从而影响官员的仕途。而隐瞒艾滋病信息,往往是收益大于成本,因为地方官员会认为,即使到问题暴发已不能掩盖时,自己已经升迁或调离,留下的烂摊子自有后人收拾。这就像许多人一个接一个地去吹一只气球,谁也不知道哪个人会把气球吹炸。 正如有学者所言,当前阶段,防止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更多的阻碍来自非技术的层面。而破解此问题,显然需要更务实的态度和更大胆的制度创新。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