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艾滋感染者达到935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2:45 现代快报

  

江苏艾滋感染者达到935例

  昨天上午,江苏省通报了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截至2005年9月30日,全省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3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1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死亡129人。

  艾滋感染者明显增多

  [疫情数字]1—9月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122万人次,总量超过往年近一倍,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55例,其中诊断为艾滋病病人67例。江苏省在去年底公布的疫情显示,2004年1-9月份,全省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80例,其中报告艾滋病病人42例。

  [专家解读]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介绍,最近的统计发现,南京市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经性途径传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前几年的百分之十几变成了当前的46.15%,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从前几年的17%左右上升到近两年的25%左右,这是江苏省艾滋病流行的新特点。

  江苏省每年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以百万计,这些青壮年长时间在城市务工,非婚性行为增多,一旦经性途径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将通过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流行速度将继续加快,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九类人群要重点监测

  [疫情监测]江苏省现已建成涉及各类重点人群和遍及各地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两大网络。监测网络由以往的8个国家级监测点、6个省级监测点扩展为今年的14个国家级监测点和48个省级监测点。省卫生厅会同省公安厅、司法厅专门下发了《艾滋病监测方案》,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对吸毒人员、卖淫嫖娼人员、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娱乐场所服务人员、长途货车司机、归国劳务人员、孕产妇及医院无关联病人等9类人群开展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工作。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掌握艾滋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江苏省根据卫生部、司法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对既往有偿供血人员和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看守所的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普查。

  [门诊情况]江苏省疾控中心皮肤性病门诊部管主任介绍,今年以来,该门诊部作为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点已接待了1300多人次,查出6例感染者。前来咨询者中半数以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还有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

  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

  [行为干预]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江苏组织开展了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2004年底,在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800余人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今年以来又在23个县(市、区)组织开展娱乐场所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省卫生厅、公安厅、药监局还组织开展了吸毒人员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分别在南京、无锡、镇江设立了4个试点单位,即将正式启用。

  [防治示范]据介绍,2001—2003年在靖江市开展的“100%使用安全套”合作项目,为在娱乐场所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作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今年,江苏又申请加入了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我国合作的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项目),目前正在与美方磋商制定合作计划,并将于今年年底启动项目工作。2004年卫生部批准在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和丹阳市设立了两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示范区(第二批)。今年江苏省设立了11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77人免费抗病毒治疗

  [医疗救治]为落实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江苏省指定了21家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为抗病毒治疗指定医院,负责定点收治艾滋病病人。截至2005年11月15日,全省有11个市34个县(市、区)的77人接受了免费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目前已在苏州市城区和丹阳市两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试点。

  [南京情况]从11月初开始,南京市开始向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发放免费治疗药物,目前已有3名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获得了此项资助,这3人都是南京市的低保居民,其中一人病情较重;经过免费抗病毒治疗,目前3人均情况稳定。快报记者张星

  【相关新闻】

  只跟朋友吃顿饭胡乱怀疑得艾滋

  虽然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已经逐渐增多,但很多人仍然是“谈艾色变”,恐惧艾滋病的心态非常普遍。有些人担心感染上艾滋病,反复进行检测,其恐惧艾滋病的心态甚至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南京秦淮区疾控中心主任邵林宁介绍,前不久,一名7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该中心,要求做艾滋病病毒检测,原来这位老人和一名朋友在外面吃了一次饭,他怀疑这名朋友有艾滋病,于是就非常担心自己会因为一同吃饭而染上艾滋病;虽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反复跟他解释,即使跟艾滋病患者一同吃饭,也不会感染艾滋病,但老人就是不相信;最后老人还是做了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当然是阴性的,没有问题。但令工作人员想不到的是,过几天这位老人又来了,老人听说有了高危行为三个月之后才能检测出来是否感染艾滋病,因此他过一段时间再来检测。快报记者张星

  南京艾滋患者自建“血艾之家”

  南京的艾滋病患者小朱筹建的“血艾之家”网站(www.xueaids.org),终于在今年12月1日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前正式启用了。记者昨天见到他时,他正躺在病区的床上看书。他说:“我从一年多前就开始筹建这样一个网站,现在终于正式开通了,我想通过这些努力,让我们病友之间有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让我们能够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现实!”

  艾滋病区的首位病人

  由于小朱患有血友病,这种病的病人必须每隔几个月输血治疗,他所患的艾滋病是通过这样的输血传播的。2001年5月,他出现了连续的发烧症状,病情一直拖到了10月份。直到10月份的某一天,南京市疾控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亲自来到了他家,告知他患上了艾滋病。当时,他的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他的母亲也是异常悲痛,痛哭失声。从2001年11月起,他就住进了医院的艾滋病病区,当时他是艾滋病病区的首位病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艾滋病病区成了他的“家”,成了他的全部“世界”。

  住进艾滋病病区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病房内看电视、看报纸。在病房内,他还坚持每天写住院日记、练习电脑打字。他说,和同学、朋友也有联系,但从来不提艾滋病这几个字眼,有些同学可能也隐隐知道了他的病情,但来电话时总是谈其他的事情,同学、朋友也不问,他也不提。

  创建血艾之家网站

  记者在两年前采访小朱时,他就告诉记者,他的最大愿望是好好活下去,积极治疗,为其他病人树立一个强者的榜样。在二院姚文虎主任以及南农大志愿者的帮助下,他筹建的“血艾之家”网站(www.xueaids.org)终于开通了,这让他兴奋不已。

  他告诉记者:“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终于与全国的病友取得了联系,并建立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试用了,这两天刚刚正式启用。”他在网站中说:这个名为“血艾之家”的网站,是我们血友病人感染HIV者自己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和家园;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关爱、自我预防。自己去自己的生存空间奋斗,减少社会的歧视,在赢得自己本身的生存空间的同时,自觉地保护社会,保护我们的兄弟姐妹!希望全国病友以及有爱心人士关注、帮助我们共同打造,为和谐社会、反对歧视、帮助我们树立生活信心,勇敢面对现实!期待您的支持与关爱!

  记者在该网站上看到,小朱建立的“血艾之家”,既有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也有艾滋病患者怎么吃的医药指南,还有法律援助、新闻等栏目。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小朱现在仍然不敢公布自己的真实姓名。小朱说:“我害怕我的姓名公布后,会对我的家人带来影响。”快报记者张星

  我们并不害怕艾滋病

  作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的工作人员,南京秦淮区疾控中心疾控科的陈海燕医生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接触中发现,他们中间绝大多数的人害怕别人知道病情。”

  秦淮区疾控中心在2003年底就成立了“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目前共有7名工作人员,分别来自区疾控中心的疾控科、卫生科、检验科等科室,基本上是由年轻人组成。对吸毒人群、看守所内的人员以及其他的一些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宣传教育成了他们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而对已经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调查、疾病跟踪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陈海燕说,由于他们是专业人员,知道普通的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并不紧张,对艾滋病并不害怕,也没有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家人和朋友也都理解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不愿意和他们接触等。

  疾控人员对患者的信息是严格保密的,不向其他人包括疾控中心的领导透露病人的相关信息。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歧视艾滋病患者、恐惧艾滋病的大有人在,因此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出现那样的心态也是自然的。有一名女性艾滋病患者,疾控人员每次和她联系时,都是由她的爱人出面,她的爱人也不让工作人员和她见面,他们主要是害怕和外界接触,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病情,害怕引起周围人的歧视。快报记者张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