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5名博导落聘轰动吉大 此举打破了博导终身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6:44 东北新闻网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

  震中

  新选聘打破“博导”终身制

  “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导师的习惯性简称。吉林大学这次“下岗”的45名“博导”,学科涵盖了吉大所有的8个学部,年纪最大的59岁,还有部分人为外聘“博导”。导致他们“下岗”的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数量没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

  今年4月末至11月初,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博士生导师进行了与过去做法不同的重新选聘:不设岗位数,只按理工农医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制定选聘标准,达标者都有机会在新一轮聘任中成为“博导”;不达标的现任“博导”必须“下岗”。

  吉林大学出台的选聘细则要求,“博导”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居本学科前列。

  学校规定,自2006年开始,落聘的“博导”将不再拥有招收新一届博士生资格;对其已招收的博士生,暂时仍可以“博导”的身份指导他们完成学业,或由学校换导师。

  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便给予其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使其在事实上形成了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在传统意识中,“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代表了一种很高的荣誉,是高校教师中除院士外身份最高的象征。“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很难取下,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吉大的此次改革,因此而被认为是对“博导”终身制“堡垒”前所未有的撼动。

  震源

  现行“博导”选聘制存在弊端

  ( 新文化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