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态恶化与贫困是一对孪生姐妹,医治生态退化的关键是扶贫 生态治理需导入双重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36 中国环境报

  目前,就生态退化与贫困关系,学术界有3种不同观点,即生态恶化先导论,贫困先导论,互为因果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生态退化与贫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单就生态问题进行生态治理,效果难以持久。

  只有农民生计问题解决了,才能保住生态治理成果

  香港乐施会中国环境项目官员丁文广提到宁夏“亿元工程”。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粮农组织的援助下,宁夏西吉县耗资近亿元,使当地156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坡耕地重现草长林茂的景象。然而,时隔15年,80%的林地草场又变回了原样。经过20年的统计分析,丁文广认为“亿元工程”的失败,在于医治生态退化“重疾”时忽略了贫困这个深层“病灶”,因生计所迫农民不得不毁林、毁草复耕,以至于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环境与贫困问题是香港乐施会在甘肃实施项目的策略重点。自1999年在甘肃省玛曲县实施草原改良项目以来,乐施会又相继在民勤县、平凉市康庄乡清水岭村和临夏州东乡县开展了生态恢复与社区扶贫项目。

  汽车沿崎岖山路足足颠簸了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到了清水岭村。

  村民惠西彦正在用太阳灶烧水。

  “这个好用吗?”

  “好用,方便干净。”惠西彦喜上眉梢,“很少用柴火了,一天还能节省1~2元。”

  村民陈志学领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大棚牛舍,“乐施会给的种牛已经下了两个崽。”他告诉记者,近两三年来,乐施会在清水岭村开展生态扶贫项目,每家一头种牛、一个太阳灶,今年又盖了牛舍,现在这个村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增长到了人均1500元,和周边几个村的富裕程度相差无几。陈志学滔滔不绝地给记者讲起了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这样既能富起来,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原来,乐施会曾多次开设过培训班,村里100多人接受过培训,村民都成了生态扶贫理念的践行者。

  这里的新气象发出同一个信号,清水岭村逐步脱贫并开始走上生态治理与人民富裕的良性发展路子。

  在甘肃省由政府推动的生态治理工作,也逐步开始了生态治理与扶贫相结合的探索。如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北部的虎山沟,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植被稀少,经济结构单一,部分家庭尚不能解决温饱。今年9月,当记者驱车至虎山沟塬上时不禁惊诧于虎山沟的葱翠,塬面、山坡、沟谷布设的梯(条)田、经济林、刺槐等井然有序,退耕还林还草成效十分显著。

  生态恢复的主体应是农民,探索有农民参与的机制,是生态恢复的又一关键

  “只有让当地群众切实参与到种草种树中来,产生属于感,才能激励他们真正参与到生态治理的行列中。”这是丁文广生态治理的又一个观点。

  生态恢复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由于粮食直补的短期性,扶贫的非广普性和不连续性等很难保证这一工程的长久保持。如何引导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保护生态,重点在参与机制的建立上。

  参与机制的探索,实践经验最多的是兰州大学社区发展中心。他们与香港乐施会和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合作分别在民勤和东乡进行了一些参与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民勤绿洲沙漠化防治与社区生态扶贫项目负责人胡小军告诉记者,必须依靠当地农民的努力,将沙漠化防治与社区发展相结合,鼓励公众参与沙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效果。

  民勤是生态重灾区,当地群众对生态引发的灾难有刻骨铭心的认识,积极参与治沙很容易被当地群众认可接受。但是,在甘肃广大地区,生态恶化尚未直接触及生存底线,参与机制需从建立“属于感”入手。在东乡县,两年时间里新增退耕还林还草900亩,户均养殖寒羊4只,群众的观念是,要致富得养羊、要养羊得种草,自家种的草是属于自家的,就要精心管护。与此同时,一支地方志愿者队伍也在逐步壮大,参与到了生态保护的宣传与技术推广中。

  发展有机农业是扶贫和参与双重机制结合的新路径

  甘肃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政民认为,当前,甘肃省农村生产力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影响了单位耕地化肥、农药的用量,这恰恰给许多地方留下了可供联片开发或转化的有机耕地,而目前有机耕地和有机环境已经成为一种市场需求旺盛的全球性稀缺资源。这使甘肃把影响全省发展的最大劣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优势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如何把仍处在环境自然状态、较为清洁的传统农业直接转化或嫁接为现代有机农业,实现有机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及所有产业生态化?张政民提出8个发展路径:一要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及其内部有机供求平衡、有机循环流畅的原则,攻畜牧,上有机,实现大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二要实现有机农业的基地化、企业化、品牌化生产。规划和建设一批基地,认证和推出一批品牌,建立企业基地名品一体化开发和营销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三要实现生产环境的有机化、清洁化、无害化。四要进行标准化生产、精深度加工、专业化营销,确保消费群体能方便购到货真价实的有机食品。五要把发展有机沙产业作为全省农业的一大特色,将沙区干净的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农产品价格之中,把沙产业发展与防治沙漠化结合起来,使有机沙产业成为一个独具优势的产业。六要加快实施再生能源开发战略,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保障有机农业所需。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力争用最少的环境、资源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效益。八要加快有机产业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力度。

  有机农业是将生态恢复与扶贫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思路,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农民间接参与到了生态恢复治理的进程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