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河北省首位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方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40 河北日报

  本报讯(实习生李华、安洁记者孟瑞君)11月30日晚9时许,在本报编辑部里,我们终于等来了刚从北京赶回的我省著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方琼。而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方琼又多了一个头衔———河北省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11月29日,在我省首届预防艾滋病专题文艺汇演的现场,方琼被正式聘为我省首位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没想到,这个刚刚当了一天多的“防艾大使”,说起艾滋病和“防艾”知识竟滔滔不绝———

  ■从“方琼姐姐”到“防艾大使”

  第一次在荧屏外见到“方琼姐姐”,觉得她比在电视上看起来还要漂亮些。我们注意到,在她淡绿色上衣的左胸前,缀着一个精致的“红丝带”(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象征)徽章。发现我们注意到徽章时,她笑着解释说,虽然不能到处跟人家说自己是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徽章可以提醒她适时行使“大使”的职责。

  “今天,一个平时很少联系的亲戚给我打电话说,方琼,都当‘大使’了,得请客呀,要不以后就不敢跟你一起吃饭了!”方琼说,这位亲戚显然是在通过开玩笑的方式祝贺她。但从另一方面,她也高兴地感觉到,首先是身边人想通过自己了解艾滋病知识了,而在这之前,包括她自己,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都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总觉得离自己那么远的东西,没有必要太多关注。”而就因为当上了“大使”,不仅方琼,连她的同事、朋友、家人,都一下子觉得与艾滋病的关系近了许多。这两天,就有很多人好奇地问她,见没见过艾滋病人、有没有直接接触他们、怕不怕传染、艾滋病是不是真那么可怕等等,连她的婆家人和娘家人也关心起报纸上的相关报道,甚至一条不落地念下来,方琼说,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事。

  “我省有关部门一直在做防治艾滋病方面的工作,他们告诉我,设立形象大使可以促进‘防艾’工作的开展。当‘防艾大使’,在我心里,就像从事任何一项公益活动一样,需要热情和责任感。虽然受聘‘大使’时我没有犹豫,但这并不说明我是不慎重的。”

  ■不作秀,不当“挂名大使”

  “因误解而恐惧,因了解而宽容。”

  方琼说,从20年前我国发现了首个艾滋病

病毒携带者到20年后的今天,其实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并没有比20年前有多少改变,所以,“防艾”依然任重而道远,而正是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不了解,对艾滋病及病人的不能正视,才导致了其感染率的居高不下。虽然才当了一天的“形象大使”,方琼对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和意义却有相当的了解。

  从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到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的跨度,让始终以健康活泼形象示人的“方琼姐姐”有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她说,受聘“防艾大使”前,她与聘方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沟通,当了解到已经为她安排了一些“防艾”宣传、走访慰问病人、拍摄宣传片及海报等活动计划时,她立即提出自己的工作安排非常紧张,万一冲突影响了防艾宣传怎么办。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她经常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两地穿梭,而这难免影响她当好“防艾大使”,通过沟通,双方在如何处理“防艾”与工作的关系上取得了共识。“我辛苦一点没关系,但我不想因本职工作影响了‘防艾’工作。既然当一回‘大使’,就得像个样。如果只是到了‘艾滋病日’作一下秀,当一个‘挂名大使’,那还不如不当。我宁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到艾滋病人的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为更多的人群宣传防治知识。”

  ■像关爱宝宝一样关爱艾滋病人

  在河北电视台的“超级宝宝秀”节目中,方琼以对宝宝们的细腻关爱而著称,并深受观众喜爱,“方琼姐姐”也由此得名。

  而“方琼姐姐”变成了“防艾大使”,会不会使观众群和宝宝家长们产生顾忌心理,进而影响她的招牌栏目“宝宝秀”呢?“还真没想到这一层,如果真因为这事儿导致宝宝报名人数的下降,那倒更让我觉得自己宣传‘防艾’知识的责任有多重了。不是常说什么什么事都要从娃娃抓起吗,那我的宣传可以先从娃娃家长抓起了。也可能有一天录节目时,真会有宝宝问我什么是艾滋病呢!”说到这里,一直是有说有笑的方琼陷入了沉思。

  “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是社会和公众对艾滋病防治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以及对艾滋病人的恐惧、疏远和缺乏关怀。如果大家都能像对待宝宝们那样善待他们,那么‘防艾’也就会有真正的效果了。”方琼说,通过对防治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恶补”,她对艾滋病的认识也从不了解到逐渐了解。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学习了相关知识,还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生怕在公众面前说了外行话。

  “对艾滋病感染者而言,其实孤独比死亡更可怕,所以艾滋病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关怀。基于对艾滋病的正确了解,我们的社会对艾滋病人正越来越宽容,并给予他们更多方式的关怀。作为‘防艾大使’,我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其他人,使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深入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心里。”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