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首位直面公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纪实(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53 郑州晚报
我国首位直面公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纪实(2)

  刘子亮前后生活鲜明的对比,也正是中国防艾的一个历程见证,映视了公众正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接受艾滋病知识,再到对艾滋病的理性认识。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公开之后

  2001年12月1日,“飘动的红丝带大型公益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是我国六大部委第一次联合组织以艾滋病为专题的晚会。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刘子亮终于站到了晚会的舞台上。

  晚会的播出让刘子亮一夜之间成了新闻人物,之后刘又有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行动,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到上海,沿途宣传艾滋病的知识。刘子亮在晚会上露面后,本报记者陈祖强就对他进行了关注,并在“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筑起民间防线万里行活动”中,从2002年的1月28日起,从北京一直陪伴着他,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等地直到上海。

  2002年11月,刘子亮又参与拍摄了世界

艾滋病日宣传画。

  在2001年,刘子亮露面央视前后,记者曾先后三次走进沈丘县范营乡和尚庄村,感受到的多是村民们对刘子亮全家的歧视。

  ——刘子亮到姨妈家开的浴池去洗澡,结果衣服刚脱光,立即被赶了出来。在众人的谴责声中,姨妈的浴池被砸了,又重新修建一遍,来者寥寥。

  ——一位村民不知刘子亮患有艾滋病,将打气筒借给了刘。得知后,拒不接受刘送回来的自家气筒,连称拿走。

  ——刘出去卖苹果,买者知道后,当即纷纷将苹果扔进河里。

  ——刘家住在村东头,村西头的人宁肯绕路走,也不由其家门口经过。有不知“情”者走过刘家门口后,回家受到全家人的指责……

  倍受伤害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小虎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学习总是第一名,常被同班同学所包围。自从爸爸患上“怪病”后,没人再肯跟他玩,即使同桌也与他分开了。放学时间,同班的小同学都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成帮结队地蹦蹦跳跳回家了,而小虎总是被大家躲开,要么没人答理他。因为家里大人说不让和亮亮玩,弄不好会得病。时间一长,原来活泼可爱的小虎一下子变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也不积极参加活动了,学习成绩一下子降了下来,再也没拿过第一名。

  在2001年采访期间,记者看到小虎咳咳嗽得厉害,便出门为他买药。这时,看热闹的村民与我们有了一定距离,卖药的老板很“小心”地接过钱;给村民递烟时,大家明显有了些紧张,他们犹豫不决。

  当时刘子亮的妻子也很烦恼:借别人的东西再也借不出来;刘妻出门,别人就会立马躲开,并在背后指指点点;刘妻到附近集市上买东西,别人也是说三道四的。经历过几次这样的遭遇后,刘妻便不再愿意去集市,为了避免买菜的尴尬,她便在自家的院子里辟出一块菜地,自种自食;买其他日用品,她则选择到很远的没有人认识她的集市上去。

  恢复平静

  11月30日下午,记者与远在贵州的刘子亮取得了联系,他在电话中说,现在家里没有多少收入,只好出来打工,但从今年8月份就出来了,可到现在仍没有活干,只好在贵州等着找工作,因为回来需要500多元的路费,回来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吃住靠一个朋友接济。

  刘子亮说,他目前还有四个心愿,但到现在也没有机会实现,他首先希望拍摄自己演出并担任主角以个人经历为主要故事题材的电视剧;另外还要出本书,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患病前后的心理路程;其次,做个爱滋病预防宣传巡回演讲;或者做个同伴宣讲团成员;由具有劳动能力的爱滋病人组建一个劳动示范基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减轻国家负担;提供医学实验;创造自身价值。

  “但现在我连供养家庭的钱的都没有,这些心愿更是没影的事了。”刘子亮无奈地说。

  而刘子亮妻子的期望比起刘子亮的心愿来说,要实在的多。

  “孩子都大了,我也不让他再出去宣传了,现在电视上经常说,比他宣传的好。”女主人不希望让丈夫的病影响孩子,因为孩子成了他们家庭希望的一大部分。“现在,人家都不提这事情了,我也不让子亮说这事了,对孩子影响不好。”

  “反正病已经得了,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过呗。好不容易人家不计较这事了,我们也不能老惦记着不放,这样对小孩不好。”目前的女主人已经不希望别人再来打扰自家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邻居还以为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目前,这个家庭的希望就是能早日盖起房子,现在居住的房子都已经十几年了,看上去很破旧了,和周围的房屋很不协调。

  在告别的时候,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推让后,我们把100元钱留给女主人,想当作自己的心意给孩子们买些礼物,我们其实内心中知道,这些钱对于这个家庭圆梦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但算代表我们对这个家庭的乐观态度表达的一种敬仰了。

  一条用红砖铺成的小路将和尚村和公路连在了一起。沿着这条小道,我们找到了刘子亮大儿子就读的校园,学校正在课间休息,满校园孩子的嬉戏打破了冬日里的宁静。我们没有打扰正在玩耍的我们要寻找的孩子,也算是对他妈妈心愿的一个交代。

  暖阳照耀在刚刚铺的柏油马路上,一种狭义犹如醍醐灌顶瞬间传遍全身。我们走的时候,学校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鲜红,周围田地里的麦苗碧绿。

  事实上,刘子亮前后生活鲜明的对比,也正是中国防艾的一个历程见证,映视了公众正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接受艾滋病知识,再到对艾滋病的理性认识。(郑州晚报记者 张锡磊 卢曙光 文/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