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将清流还人间 党和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迎战水污染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2:00 黑龙江日报

  4天时间,近百个小时。停水危机煎熬着哈尔滨的每一位市民,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

  危险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处变不惊、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如水的深情在党和群众间融合、凝聚、升腾,变成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以万钧之势劈斩凶猛的污染团,终于打赢了供水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与百姓一道从容应对突发危险

  11月21日,哈尔滨市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吉化公司双苯厂大爆炸及扑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苯、硝基苯等污染物排放至松花江,形成了百余公里长的污染带,随着滚滚江流,直逼省城。

  哈市将长时间停水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市民奔回家中储水,不少街区的供水箱被接空了。超市内的水等货物被疯狂抢购,有的在很短时间即贴出了断水公告,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开始离开哈尔滨,导致公路、民航、铁路客流大增……由于人们听到了“水污染”和“地震”的传言,却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猜疑越来越多。

  急切的心情同样炙烤着省、市党委和政府,这日晚,党委、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的灯火彻夜通明。

  “请百姓放心,保百姓安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第一反应是将最真实的信息告诉给群众。11月21日到11月23日,哈尔滨市政府连续发布4则公告,告知广大群众即将到来的危机,部署停水期间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用水问题。这些通知和公告通过各类媒体迅速传播到城市每个角落。关于“地震”的相关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被解释和说明。我省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概率不大———有关部门和专家作出了负责任的发布。

  一系列专题会议随之紧急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和沿江各市县迅速行动起来,启动应急预案,省政府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成立并进入“战斗”状态。

  水源受到污染,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几天停止供水,史无前例,非同小可。如何停水,停多长时间,怎样恢复供水,并保证水质卫生、安全———决策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而且绝不允许有丝毫失误。

  时间之紧,考验之重,责任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于是,政府做出了依靠专家力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制定合理应对措施的决定。

  国家水利部组成的10人专家组火速增援哈尔滨,省内各大高校,哈尔滨市环保、疾病防控中心、供排水集团的专家都被紧急召集在一起……23日,省政府417会议室,一个用活性炭技术对水厂进行改造的重要方案,在省政府领导同志和治水专家认真、仔细的讨论中渐渐变得清晰、可行。依据专家组提供的科学数据和意见,一步步科学而果断的决策出台并实施:21日全市停水;22日延长供水时间;23日确定以粉末活性炭及颗粒活性炭双重消化方式去除硝基苯污染物;26日开启水闸,水厂再次投入生产运行;27日哈尔滨提前5个小时全市恢复供水……

  危机来临,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都会受影响。怎样把握城市命脉,稳定人心,使公众应急行为更加自觉和有序,从而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是摆在政府面前又一重大决策课题,这一课题与“水危机”紧紧相扣,并行而来,更容不得半点儿疏忽和须臾懈怠。

  ———稳定市场。来自政府部门的第一份公告,就要求市内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停止用水。通知哈市附近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全部满负荷运转,连夜组织车辆运往哈尔滨。由物价、工商等部门组织多个联合检查组,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商贩进行集中打击。

  ———把住重点。政府要求各供热单位做好停水期间补水量的统计,将居民小区供热补水箱、软化水箱、消防水池等容器注满水,作为应急备水。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动,并加速开凿新井,补充锅炉用水,要求各大企业降低车间温度,先保居民,后保生产。要求达连河气化厂,先保生产,再保居民,确保市区供气。

  高效运转,扎实防控———用实践检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紧张、有序、安全、稳定的原则,把保障供水作为头等大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坚决打胜这一仗”。这是11月22日,省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会议上作出的要求和承诺。

  接下来的日子里,群众看到了一个敢于讲实情实话,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一个从容自信的政府积极高效运转,坚定了与之站在一起的坚实信心。

  停水令发布当日,有数字显示,哈市日消耗水量18631吨。这一数字既是需求量,又是缺口量。

  怎么办?!

  省直有关部门连夜组织水源、运力和分拨事宜,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各市县马上行动,各路运水车源源不断进入哈市。11月21日22时,距哈市正式停水还有一天时间,大庆第一车饮用水已经起运。11月22日凌晨起,绥化的水来了,牡丹江的水来了,佳木斯的水来了……几乎所有地市的主要领导都熬红了眼睛。

  为保哈市用水,各地党委政府还千方百计采取超常措施。有的统一控制水源和容器,有的责令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的派出消防车紧急送水……急百姓之所急、送百姓之所需的执政理念悄然升华。

  关键时刻,省委书记宋法棠顶着冬寒深入企业、学校、医院查看自备水源,居民用水储备,供暖和电力供应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长张左己不顾疲劳来到省城大型超市、饮用水集散中心、社区居民家中,考察饮用水等市场供应和市民储水、用水情况……

  政府的最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以最快的速度将可靠消息送进千家万户。从11月21日贴出第一张告示开始,到11月27日18时全市恢复供水,居民楼的单元门上贴出了平均十几张公告。除政府的正式公告,何时停水,何时来水,停水期间到哪里去接水,恢复供水后能不能立即饮用……其他各种权威发布的最新消息也都在第一时间登上了最贴近群众生活的信息板,让居民吃上了“定心丸”。

  更艰巨的任务等待着省委、省政府协调、解决———紧急调运去除江水中硝基苯污染物所需的数以千吨计的粉末活性炭及颗粒活性炭。

  绿色通道,昼夜兼程。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市区的鼎力支持下,1250多吨“救命炭”,陆续从河北、宁夏、山西、辽宁等地运抵省城。在同一时刻,省武警总队的1000多名官兵冲向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制水三厂,日夜鏖战,更换新的过滤材料颗粒活性炭。

  与“雪中送炭”同样珍贵和令人鼓舞的还有:11月25日,国务院专家组来我省指导防控工作,并对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为妥善处理事件和根治水污染查找依据。

  11月26日,哈尔滨大停水第三天,高浓度污染带正通过城区。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对黑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哈尔滨,一下飞机就风尘仆仆地察看水体污染和群众用水情况,看望广大干部群众。他深情地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决不能让一个人喝不上水,也绝不能让一个人饮用污水。”

  来自党委政府和领导同志的关爱,赢得了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凝成了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11月27日,哈市恢复供水前夕,宋法棠接连主持三个重要会议,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强调要确保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为消除百姓对恢复供水水质的疑虑,张左己来到普通市民家中,兑现承诺,喝下了第一口水……

  省社会科学院学者王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在这场水危机面前,哈尔滨数百万民众看到了一个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府,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政府用执政为民的行动打动了民众,举城民众与政府站到了一起。有了这样的人心大凝聚,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呢?

  沉稳坚毅,自信乐观———冰城人英雄精神感天动地

  水是生命之源。没了水的哈尔滨如何运转?没了水的哈尔滨人怎么生存?“大而粗”的哈尔滨人能否应付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哈尔滨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冰城人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危机和灾难面前,哈尔滨人沉稳而坚毅、智慧而果敢、大气而细腻,团结而无私、友爱而善良、乐观而自信的城市精神和性格尽显无遗。

  危机突袭而没有恐慌,那是假话。所以当“全市大停水”的消息传出后,哈尔滨同样出现了抢购风潮。但是,这种情形紧紧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当看到党和政府的“真情告知”和大小超市“水满为患”的现实后,人们马上恢复了理智,哈尔滨人的巨大能量开始迸发,哈尔滨人的英雄精神开始彰显。

  短暂的恐慌过后,是异常的沉稳和坚毅。接水,存水,买水,补水,调水,治水,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哈尔滨的交通异常通畅,哈尔滨的治安异常平稳,哈尔滨的街道照常整洁,哈尔滨的公厕照常干净。哈尔滨人工作更加勤奋,在机关、在企业、在部队、在医院,在高校,到处都能见到忙碌的身影,到处都能看到坚毅的眼神。虽然人们因连续加班或昼夜奋战而面带疲惫,但是疲惫里面透着坚强。

  智慧而果敢,让哈尔滨人提前获得了胜利。哈尔滨拥有几十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一向认为“科技实力全国领先”,但在现实生产中往往只是“偶露峥嵘”。在这次应对水危机中,世人才真正领略到哈尔滨人的智慧和果敢。在哈工大两位院士的带领下,在哈工程大学、黑大、哈师大,以及国内其他专家的援助和配合下,短短两天内就确定了水厂技术改造方案;哈尔滨锅炉厂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仅用12小时就生产出12台粉末活性炭投送机,使改造方案成为现实,恢复供水时间比计划整整提前了5个小时。

  大气而细腻,哈尔滨人赢得了尊重。从进入工业时代起,人类就在不断地吞咽因环境污染而酿造的苦果。这一次,摆在哈尔滨市面前的苦果实在是太大了:污染带绵延100多公里,400万居民为此要停水4天,工业生产大大延缓甚至停顿。几天来,人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迎战污水的战役当中,而且工作细致入微:啥时接水,如何存水,怎样节水;高层居民怎么办,平房居民怎么办;残疾人怎么办,特困户怎么办,等等,哈尔滨人都想到了,而且做得无可挑剔。

  团结而无私,友爱而善良,哈尔滨人以此铸就坚强堡垒。停水的日子是干冷的,但市民的心却是滚烫的。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彼此鼓励;盲人家有了收音机,特困人家有了爱心水;“惟利是图”的商家不间断供应平价水,郊区“专业向导”义务引领援助车;志愿者有求必应,党员服务队随叫随到……初冬的冰城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

  乐观而自信,为哈尔滨人战胜困难积蓄巨大勇气。“夫战,勇气也。”勇气,来自对形势的正确分析,来自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信任。从停水的那天起,广大哈尔滨市民就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兄弟省市的援助,有哈尔滨人的智慧和努力,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因为自信,哈尔滨人不再慌乱;因为乐观,哈尔滨人直面危机,因为乐观而自信,哈尔滨人取得了迎战水危机的全面胜利。

  冬寒中,污染带渐渐远去,无法忘却的是惊天动地的“战斗”经历,感受最深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有了这暖流,再大的困难都能挺住,再大的危机都可战胜。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