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六”双雄:太空看宝岛台湾如翡翠,很美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2:36 华夏经纬网

  

“神六”双雄:太空看宝岛台湾如翡翠,很美图

  澳门举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报告会” 作者:梁永强

  

“神六”双雄:太空看宝岛台湾如翡翠,很美图

  三十日下午,澳门举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报告会”,一千名各界代表参加大会,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的“神六航天双雄”费俊龙、聂海胜出席会议并在会上演讲介绍“航天旅程”的情况。 作者:梁永强

  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昨日随“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抵澳,以生动的语言和亲身的体会,向一千名澳门师生和居民介绍了太空经历和训练情况。两名航天员形容:人在太空,心变得宽阔起来,随着身体失重,许多东西会随着变轻、变淡,比如名和利,但“人的心不会失重”,另一些东西变得更清晰和更贵重起来,比如祖国和亲人。当然还有澳门同胞在背后的支持。

  双雄配合如左右手

  费俊龙首先在会上演说,并以幽默的语气作自我介绍,“为免大家把我和海胜同志搞错,还是要介绍一次自己,我是来自江苏昆山……。”登时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顿时使硬梆梆的技术规条讲解会轻松起来。他说:“神舟六号和五号的重要不同就是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这就需要乘员之间有默契的配合,因此心理兼容性的训练显得非常的重要,成功来自团队合作。”费俊龙又说:“我和海胜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训练后尽可能多的在一起,尽量熟悉对方的一切生活和工作习惯,除了对自己的操作了如指掌以外,我们还有反复进行换位练习,直到当自己进行一项操作后即清楚知道对方的下一个动作。我们甚至发动妻子们在一起交流,共同硏究我们加强配合的具体方法方式。有人说我和海胜执行完神舟六号航天任务后,配合得像左手和右手一样。”

  等七年就为这一刻

  在两人踏上征程的一天,当天发射场上空飘浮着白雪,费俊龙形容当时很多人都为他们的出征揑一把冷汗。他说:“当时将飞飞扬扬的雪花当作送行的花束,等了七年就是这一刻,而当时想得最多是如何完成任务。”

  费俊龙表示,升空后的第二天已完全适应了太空失重状态下的全新生活。为了避免血液向头部分布的情况,因此想出找点事做,“于是我一连做了四个前滚翻,我们就是要让国外同行看,中国的航天员同样出色!”原来这个九霄云外的前滚翻内含着深层的意义。他还介绍了做实验、看小品、玩游戏和听《国歌》的太空生活。

  太空看宝岛如翡翠

  两位航天英雄讲述深埋的情怀,更让满场听众动容:“太空景象美极了。日落时,地球的圆弧比彩虹还要美,我深切感受到人类的伟大,科技的伟大。每次飞行轨迹显示要经过祖国上空时,我们就格外兴奋,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就是从那里来到太空的,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看到了祖国清晰的海岸线,看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还看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她就像镶嵌在蓝色海洋上的绿色翡翠,很美。”

  聂海胜紧接着登台演说表示,“今年十月十二日,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一声出发的命令,我和战友费俊龙带着祖国人民的重托,踏上征程,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太空之旅。当我解开所有束缚在飞船里飘起来时,终于体验到了那种轻盈、漂浮的奇妙感觉,我感到了人类的伟大,感到了祖国的强大!”。

  团队拼搏为国争光

  聂海胜以“天路无绝景,唯有肯攀登”形容航天员的超重训练。虽然航天员大队规定每晩的作息在晩上十点关灯,但从来就没有过在晩上十二时就寝。航天员的训练太残酷了,的而且确,超重的训练,每名航天员都要负起八个G的重力、前庭功能训练等。他谦称在十四名入选航天员当中:“自己的条件绝非最好的,始终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信念,始终无怨无悔,勤练勤问。”他形容,航天大队是一个团结无私的团体,拼搏的目的是为祖国争光。“杨利伟执行神五飞行回来后,与我们站在同一条起跑在线,但他毫无保留地把他在太空飞行的经验传授给了大家。我们这次进入太空后,同样遇到身体突然失重、方位错觉的情形,正是因为杨利伟事先提醒,我们在半个小时内就调整了过来。其它航天员也在为我们的飞行提供最有利的技术和心理支持,无论神五、神六,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飞,而是我们这个英雄的航天员队伍集体在飞翔……”。

  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拼搏,正是航天员奋斗追求的目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