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8:50 财富时报

  从小泉内阁右翼化改组、强化美日军事联盟到推动修宪,最近的一系列事件显示日本正迅速成为它一直渴望成为的“正常国家”。对这个自身资源贫乏、靠攀附资源国壮大起来岛国民族来说,这些变革究竟把日本引向何方,不仅值得日本周围国家深思,而且也是日本本国民众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报特约撰稿 刘一源

  自卫队变脸自卫军:日本给国际关系点火

  日本要突破二战结束以来不能逾越的禁忌——拥有一支军队,并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作为自民党建党50周年纪念的礼物,11月22日,自民党提交的这项宪法修正草案将使日本在60年后再次拥有名义上的军队。与此同时,还准备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即国防部)。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从把日本自卫队派到伊拉克,到今天日本自卫队的变脸,不断扩充军备的日本,无疑给自己的军国主义和霸权扩张的野心写下了一个无法辩驳的注脚。

  《澳门日报》的社论说,这次修宪,意味着日本进一步突破历时近60年的“和平宪法”中的自我约束,为建立可以走出国门的更加强大的军队铺路。因此这次修宪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关注和不安。

  现在的《日本国宪法》是日本二战败后制定、并于1947年开始实施的,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香港《大公报》24日发表亦菲撰写的文章,认为日本自民党2005年提出修宪,与1868年的日本天皇颁布《宸翰》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不仅仅是历史巧合,而是日本右翼要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预兆。文章说,日本自卫队“升格”,对世界人民恐怕是凶多吉少;对日本人民而言,也会是吉少凶多。

  《解放日报》发表倪旅泉的文章称,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一字之差千里之谬,它是日本突破“不得建立武装军队”这一战后政治禁忌的标志性事件,而且也意味着日本军队自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向海外派兵。

  美国《华盛顿邮报》文章称,这一修宪动议的最大受益方是美国。尽管这项日本自1947年以来最大的宪法修正方案仍然宣称拒绝战争,但其意义在于,它将给予半个世纪以来严格限制在日本列岛内行动的24万日本自卫军以更高的地位,日本自卫军事实上已被授权参与海外的维和行动。

  文章认为,自民党将这一议案内容公诸于众,显示了日本在寻求与其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地位的运动中,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二次大战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潮一直没有退出日本政坛,时刻伺机复活,领导自民党修宪起草小组的前首相森喜朗就说,日本战败后盟军只用9个月起草的现行日本宪法,自民党却为修改它花了50年时间,一语道破了日本半个世纪处心积虑的计划。

   事实上,前日本自民党党魁鸠山、前首相岸信介和中曾根康弘,都先后试图修改宪法,三次都没有成功,但这一格局终于为小泉所冲破。

   自从小泉于2001年出任首相以后,为突破和平宪法的修宪舆论和步骤纷纷出笼。他抓住“9.11”后的国际反恐机会,修改有关法例,将日本自卫队活动范围扩大到国际公海和外国(伊拉克)。去年,小泉政府建立的“有事法制”,又为日本扩展军事力量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位外交官说,一方面,自民党内的传统保守派认为,战后时代已经结束,日本应该拥有自己的军队。

  另一方面,自民党内牢记二次大战的和平主义一代依然具有影响力,尽管这种影响力正在下降。

   这次修宪还要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将层次较低的“防卫厅长官”升格为“防卫大臣”,显示了小泉大举扩军之意异常坚定。如今,日本的军费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的24万士兵也因此成为全球军费最足的军队。

   日本还突破了战后被禁发展进攻性武器的禁区,正在制造小型航空母舰。澳门日报的文章指出,为了给加强军力找寻借口,小泉政府一再渲染中国军力的威胁,这除了毫无道理之外,恐怕别有居心。

   虽然日本议会几乎肯定会通过这一修正案,但其正式生效还需经过全民公决,需要达到2/3以上赞同票才可获得通过。

   现在还没有将这份宪法修正案提交议会的具体时间表。

   有官方文章指出,一旦修宪成功,日本在国际上的诚信将因背弃和平宪法的承诺而大打折扣,它对日本同中韩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上个月小泉对他的原内阁进行了再“洗牌”,在新的小泉内阁中添加了数名鹰派人物,专家分析称,新组的内阁将不遗余力推动修宪的步伐。这种转变使得自民党越来越远离日本自二战以来所遵守的和平主义。

   从小泉内阁右翼化改组、强化美日军事联盟到推动修宪,最近的一系列事件显示日本正迅速成为它一直渴望成为的“正常国家”。对这个自身资源贫乏、靠攀附资源国壮大起来的岛国民族来说,这些变革究竟把日本引向何方,不仅值得日本周围国家深思,而且也是日本本国民众应该思考的问题。

  日本:哪里才是正确方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使人们淡忘了20世纪70年代众多战略家预测日本将崛起成为政治大国的神话,特别是所谓“2020年日本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预言。巧合的是,日本失落的15年,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15年,于是一个崛起神话替代了当年日本神话的地位,逐渐占据了全球战略家的头脑。

   就在中国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同时,日本的经济界和科技界也分别发表报告,对日本在2020年的国家形象、经济实力和科技战略进行了整体规划,表达了要在2020年前重振日本经济、重塑国家形象的期许。在今后5至10年,日本经济增长潜力将达到近2.5%,这要比以往经济学家们估计的l%到1.5%高得多。这就为日本经济在亚洲的繁荣、强大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复苏,日本人的“大国意识”也在全面苏醒。日本的再次崛起除了经济上的意义,更有政治和军事的意义。伴随着经济复苏的是日本政治与军事改革不断加快的步伐,从争常、修宪、内阁改组,再到深化美日同盟,小泉主导的日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面对日本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小泉改革开出的药方却是私有化、进一步依赖美国、煽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修改宪法以及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

   仅仅两三年间,日本在政治与国防上的改革步伐之快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如日本自卫队派到了伊拉克、日本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开始保持长久海上力量存在、日本成为美国盟友中第一个决定部署海基NMD系统的国家、日本重新调整对中国的防卫态势、日本重新修改宪法并在逐步与美国形成集体防御。这将最终使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金融及政治强国,并最终很可能发展为军事超级大国。

   在日本重新崛起的背后,美国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2005年10月底出台的《美日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调整》,拉开了美日军事合作大改革和驻日美军大调整的序幕。小泉及其跟从者在立场上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日本民族主义姿态与对华盛顿的无条件依附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然而这正是小泉在日本未来战略谋划上的良苦用心。受到美国不断“鼓励”的日本对邻国有恃无恐的态度以及国内不断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把日本送上不归路。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王义桅撰写的文章指出,美国指望通过美日军事一体化,让日本扮演起一定程度的全球角色,尤其是成为美国影响亚洲的稳定之锚。而日本当然乐意扮演这种角色,借助美国的战略需要发展成为军事和政治大国。但日本不可能不顾及亚洲一体化建设及自己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这是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日本何时回头是岸,主要看落伍于亚洲区域合作的成本何时超过跟着美国跑的收益。届时,精明的日本人不得不认清世界的趋势:顺之者昌。

   日本《朝日新闻》社论指出:“以为美日关系等于一切的想法近乎毫无头脑。”东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田中明彦指出:“不论美日关系有多好,小泉总不能忽视亚洲各国的关系。”

  参拜:小泉出错的一张“外交牌”

   10月17日,在飒飒秋风之中,日本首相小泉再次演出了一出参拜靖国神社的丑剧:这是他上台四年多来第五次“拜鬼”。次日,100多名日本国会议员紧步后尘,集体向供有甲级战犯牌位的神社鞠躬。

  小泉的一再参拜,惊起怨怒无数。

   在日前举行的亚太经合峰会上,中方由此拒绝了日方提出的举行中日峰会的要求,韩国总统也直面要求小泉停止参拜;甚至连美国,日本最亲密的盟友,也公开表示出对日本恶化地区外交关系的担忧。

   分析家指出,日本为小泉拜神社付出了沉重代价,各邻国已放弃与日本修补外交关系的期望。

   在日本国内,反对小泉参拜的人士也不在少数。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指出,“小泉的亚洲政策是有问题的”。他还称,“更多弥合与亚洲国家关系的积极努力是需要的”;日本在靠近美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国”。

   《纽约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对于停止参拜的要求,小泉持强硬态度,而这触动了一些不满中国经济发展、军力增长的日本人的神经。《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报道也指出,中国和韩国的崛起,使得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外交和文化领导地位面临挑战,也唤醒了日本长期以来存在的仇外意识。这种仇外意识与过度担忧的心态是相伴而生的。

   布鲁塞尔的欧洲政策中心东亚问题研究员贝尔科夫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参拜靖国神社是小泉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明知参拜会引起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明知许多事情都维系于是否参拜,小泉依然执意前往。作为一个旁观者,小泉此举是不能让人理解的。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绝不是纯粹的日本内政问题,而是关系日本是否真正履行承诺、反省历史、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

   研究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欧洲政策中心前主席克罗西克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故意对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的侮辱”。

   克罗西克说,小泉参拜再次凸现了在二战结束60年后中日并未实现真正和解的问题。他将中日关系与欧洲的法德关系进行比较,认为历史观教育、国际政治等因素导致中日不能像法德那样实现和解。

   《纽约时报》在小泉参拜翌日即发表题为“东京的无谓挑战”的社论,说:小泉17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在公开拥抱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传统”。

   东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荣誉教授惠和庆和指出:“日本现在要为参拜靖国神社付上沉重代价,除了与亚洲各国的外交关系外,还赔上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未能了解邻国的感受,令亚洲各国酝酿了一种轻视日本的气氛。”明治大学的政治系教授更是直言不讳:“中韩两国似乎认为于小泉在位期间,难以与日本修补关系。”

   小泉的“参拜政治”和“参拜外交”是柄双刃剑,而且可能害己甚于伤人。从最新民意调查来看,目前日本国民中支持和反对小泉参拜的人可谓势均力敌,但大多数人对参拜可能影响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感到担忧。小泉参拜引起了日本国内舆论的对立和争斗,在日本政坛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冲突;中国、韩国不仅对日严厉批判,而且取消了近期的高官访问计划。“政冷”导致“经凉”,今年上半年中日经贸投资与去年同比大幅度下降。许多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从经济上看,目前日本需要中国胜过中国需要日本,所以他们对小泉参拜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感到忧心忡忡。

   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11月24日应邀在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华民族是宽容大度的,二战后我们释放了在中国关押的战犯,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对日本普通民众去神社祭奠自己的亲属不持异议,但日本领导人如果前往供有甲级战犯的神社表示“敬意”,则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复交的政治基础,显然是中方难以接受的。

  “老大哥”VS“小淘气”:宽容大度+适当脸色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越来越像一个沉稳持重的老大哥和一个长不大的淘气孩子间做“游戏”——一个遵照规则一丝不苟,一个死乞白赖、寻衅滋事。

   中国经过多年努力逐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上海合作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中俄已经“无所不谈”。印度、伊朗、蒙古也对该组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而随着印巴关系的改善,印度对中巴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感冒。胡锦涛的欧洲之行引来无数赞誉;而这次访问朝越,加深了传统友谊。中越海军已经商讨共同巡逻,而有些媒体甚至开始炒作中国租借金兰湾的消息。

   世界日报最新一期的《世界周刊》刊登了陈世耀撰写的文章,点评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文章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吴翠玲的话说,经济上,中国扮演亚洲引擎;地理上,中国和东亚毗邻;实务上,过去十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外交十分成功,各国惟一的选择,都是和中国接触。中国不作霸权,不作超级大国,而是作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以“软实力”影响了这一地区。

   观察家都同意,近三年来中国的外交布局,尤其中国在东亚地区,愈来愈像个老大哥,成功扮演着区域领袖的角色。

   而近些年来,小泉政府在历史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使得日本与曾经饱受其侵略蹂躏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外交上棘手问题不断。日本在钓鱼岛、东海油气田开采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在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与韩国争吵不休;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向俄罗斯频频施压;其结果却是四面树敌,到处碰壁。日本虽参加了朝核六方会谈,但发挥的作用有限,几乎被“边缘化”;秘鲁因藤森问题爆发了大规模反日 游 行,甚至要与日断交;就连日本当年的盟友,今天共同“争常”的德国都在媒体中批评日本的外交政策。

   《新民周刊》载文称,小泉的强悍作风,更使得日本与中韩关系出现周期性的恶化。由于靖国神社问题更牵涉到战犯问题而不是殖民统治问题,中日关系恶化程度更甚于韩日关系。为破除日本祭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更是耗费了大量的外交资源。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国际现实是: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许,中国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所有邻国的关系都保持友好或改善;日本却恰恰相反,几乎同所有亚洲近邻的关系都在恶化,同美国的矛盾也在显露。

   《联合早报》载文称,东亚两个大火药桶,一个在朝鲜半岛,一个在台湾海峡,都跟中国、日本有关系。中国广结善缘的做法,固然可说是外交手腕,但是,这种手腕终究是建设性的、和平的,对亚洲的安全稳定有正面意义,值得肯定与鼓励。两相比较,日本与亚洲邻国的日渐疏远,恐怕就显得极缺智慧了。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撰文称,日本要“脱困”就需要改善对华关系。

   首先,从大国关系格局看,小泉执政以来,企图依靠美国,牵制中国,然而,当前美国越来越意识到,美中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强,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合作。

   其次,尽管目前日本经济规模仍大于中国,科技水平仍强于中国,但20年前日本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业已消失,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依赖下降,而日本对华依赖则上升。中日相互依存关系正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另外,多数日本企业并不愿意绕开中国,舍近求远。据今年11月日本国际合作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日本制造业希望投资的国家中,中国占82%,印度占36%,越南占27%。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日本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日本当政者的错误做法不仅造成中日关系倒退,也导致日本外交全局陷入战略困境。长此以往,日本只能坐失在中国的许多商机,在东亚国际关系的大调整中自我“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对华政策的历史大倒退,既损害了同邻国的关系,也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阮次山认为,中日关系走进目前这个角落,中国政府必须思考化被动为主动的近程和长程方案,多些创意,多些自信,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

  一、近期内,由于小泉宣布明年9月不再续任首相,因此,中国政府对小泉不必再心存任何厚待的思维,相反的,有机会就予以打击。譬如中方领导人今后不再与小泉举行双边会谈;在相关国际场合予以“冷处理”式的礼貌;在诸如六方会谈等议题上,遇机会则打击小泉政府的国际威信,并且运用宣传手法使日本社会大众明白中国政府是针对小泉而非敌视日本社会,借此使小泉对中国的态度所产生的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受到遏阻。

  二、从长期策略上,掌握日本社会重商情结的传统,开放欧美投资在中国的机会,在与东海油气田等相关议题上,对日本绝不让步,适时采取“政冷”与“经冷”的策略,和日本社会“对玩”,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偶有各种纠纷则依常态方向处理。

  换句话说,今后中日关系应朝正常化方向发展,不受历史包袱所拖累,更不能因为“日本关系不可持续恶化”这种似是而非的前提所困扰。中国对日策略能主动出击时就不能手软,正常化外交的思维就是主动而非被动,该翻脸时就翻脸,该握手时就握手,绝不含糊。  (作者为国际关系研究专家)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