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的博导有名无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5:2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博导看博导

  “现在有名无实、科研停滞、热衷社会活动的博导越来越多……”新中国首批博士、全国赫赫有名的“博导”,经历了东方红系列卫星和神舟一号到六号飞船发射,被誉为“飞船掌舵人”的曾令儒先生如此评价博导制度。昨日,刚刚从四川参加完母校百年校庆回到北京的他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对这些博导动动是好事情。”

  曾令儒1978年考入成都电子科大读研究生,1983年被国务院破例授予博士学位。“吉林大学并不是全国最先对博导制度动刀的大学。前不久,北京大学规定,博导指导的博士生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指导老师的博导资格。我认为打破博导终身制是好事情。”曾令儒先生介绍说,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又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于是高校往往给予了博导高于

  教授的特别待遇,使得他们成了除院士以外地位最高的人群。而且,博导桂冠一旦戴上,一般就不会再取下来,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

  他说,目前确实有部分博导在学术上停滞不前,有的甚至还被学生“炒鱿鱼”。一批人披着博导的外衣,频繁出没各种社会活动,为自己捞好处。“我认识四川一个高校的博导,在七八家公司兼职,哪里还有机会给学生上课哟。”

  曾老师估计,在全国的博导中,有5%左右的博导应该算是有名无实、滥竽充数的。他呼吁加强博导管理、提高博导质量。 记者赖波

  行政看博导

  为当博导印数造假

  成都某高校宣传部长说,尽管这几年教育管理部门再三呼吁淡化博导,但社会上却全然不理会这一切,报纸杂志注明学者身份时,照例要加一句:博士生导师。

  他说,该校评教授、博导都要求出书,很多教师往往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出书,有的干脆在出版社自己花钱买刊号,出的书除了交学校评职称外,其他的就是送朋友或自己放在家里。“他们在交给学校的专著性书中,印数往往打上数千册,上万册,其实真正的印数只有几百本。”记者赖波

  制度看博导

  博导30年没有激励机制

  中国高校的学术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级。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则是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三级(讲师属于非研究类的专任教师)。在中国,从博士毕业到教授,理论上只需要7年:博士留校即自动成为讲师,2年以后可以申请副教授,副教授5年以后,即可申请成为教授。

  同样的博士生留校任教,在美国先要当6年的助理教授,才有可能成为副教授,然后再经过至少6年才有可能成为教授。12年与7年,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缺了助理教授这一环节,而相差的这5年正是考验一个青年学者是否真正下决心以学术为事业的关键5年。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从博士毕业到学术的顶端位置,理论上只需花7年时间,而其后漫漫的30年学术生涯,全然失去了任何激励机制。 记者赖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