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广东发现30例具有抗艾基因不感染艾滋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9:10 金羊网-新快报

  首届中国东南部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发表最新观点

  ●科学家最新发现:人体内HIV最为集中的是肠道而不是血液,因此肛交容易感染

  

  ●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病的中药可能对防艾滋病毒慢性感染有效

  新快报讯(记者姜永涛 通讯员温志勤)记者昨日从在暨南大学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东南部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广东已经找到了30例“长期暴露”却未感染HIV的个案,科学家们将研究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的“抗艾基因”,而中药治疗艾滋病也有了利好消息。此外,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颠覆了多年的主流观点:肠道中艾滋病毒比血液更集中。

  肠道病毒密度最高肛交易染艾滋

  联合国

艾滋病总署专员、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朱托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等知名学者出席了昨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球的艾滋病基础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多年来科学界一直以为血液里携带了最大量的HIV,但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内HIV最为集中的病灶是肠道,血液内的病毒载量仅占2%~5%,近80%的HIV都在肠道组织内,且对免疫系统的伤害在感染后第一二周最为严重。“HIV进入人体攻占的主要目标是淋巴细胞,肠道是淋巴组织、淋巴最丰富的地方,所以吸引了非常多的HIV。”专家们说:“这就能解释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高,因为肛交直接接触HIV最密集的区域,一旦有伤口破损,高密度的病毒就可能进入健康人的体内,造成感染。”非洲的一项治疗也佐证了这一发现,当地对艾滋病儿童施于抗菌素,抑制肠道炎症的发展,降低了HIV的繁殖速度,使得病孩的死亡率下降了20%。专家们兴奋地表示,这提示了肠道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靶点。他们也再三强调,艾滋病毒并不经消化道传染,只是病毒进入体内后容易在肠道内集合,目前已知的仍是性交、静脉注射、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广东找到30例长期不感染者

  从去年开始,朱托夫教授就和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开发中心联合攻关,寻找中国人的抗艾滋病基因,昨日记者了解到了最新进展。

  一年多来,研究组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深圳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获取了300多份HIV阳性血样,寻访到其中的80位HIV携带者、艾滋病人及他们的生活伴侣,其中有30例长期反复进行无保护性接触者的性伴侣没有感染艾滋病。30例中有两例符合基因变异的发现,另外28例不感染的原因还在研究中,专家认为这可能和机体本身免疫力、进入人体病毒数量等因素相关。研究组还采集了1000多份正常人血液样本,对照寻找变异基因发生的概率,目前已经检测了半数。

  中药对抑制HIV呈现作用

  中国首个进入人体实验的艾滋病疫苗此前一直备受关注,朱托夫教授也是这项科研项目的参与专家。据介绍,现在广西进行的疫苗人体实验还处于毒性试验阶段,可以肯定疫苗无毒性,免疫效果试验还要在后面进一步研究。朱托夫称,疫苗的研究是必须的,但是困难重重,进行到三期研究以后的有效疫苗有实际意义,目前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暨南大学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曾耀英介绍中药对抗“艾”作用不容忽视,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病的中药可能对艾滋病毒慢

性感染有效。这种注射液对人的静止T细胞具有弱的活化作用和抗凋亡的作用,而对人的活化T细胞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了T细胞的活性,就能有效阻断HIV进入淋巴组织。2年前第一期在河南已经完成30例试验,现在正在云南进行第二期,案例增加到100例,效果较为理想。

  名词解释

  

  “长期暴露不感染者”

  美国华盛顿大学朱托夫实验室曾对美国1万名同性恋者进行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有近100人虽然和艾滋病人长期保持无安全措施的性关系,但始终没有感染HIV,这一特殊人群被定义为“长期暴露不感染者”,研究发现3%的人具有DC-SIGN变异基因,他们终身不会感染HIV;30%的人具有DC-SIGN(R)变异基因,感染HIV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19,很可能是这个变异的基因导致他们有天生屏蔽HIV的功能。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