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明天的美好:上海关于“十一五”规划调研之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0:00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王蔚张艳 顺流向东,世博会园区内超过200个场馆千姿百态、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水上巴士”浪遏飞舟、美容一新的外滩万国建筑群风姿绰约、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壮观雄浑、上海船厂居住区静谧怡人……“十一五”上海黄浦江两岸将展开无比美丽的图卷。
进入新世纪,覆盖7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世纪工程”——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002年1月10日启动至今,历时4年。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下基层调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狠抓工作落实,积极破解难题,不断加快两岸开发进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十一五”规划,有关部门会同沿江各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十一五”规划目标已经初步形成。 黄浦江涛声依旧,母亲河旧颜换新。 高起点塑“世纪精品” 世纪工程,源于世纪决策。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是上海人民多年来的心愿,也是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夙愿,是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启动之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目标要求。 “黄浦江连着上海的‘筋’,体现着上海的‘神’,与上海的发展密切相关。她是上海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上海的血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调研中对母亲河饱含深情。 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指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和高质量建设,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 立足于广泛调研,上海提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核心就是转换功能。这条114公里的黄金水道,必须告别原先交通运输、仓储装卸的生产型功能,向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的现代服务功能转型,同时实现景观重塑。这一提升城市功能的决策思路,正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相一致。 决策先行,领导挂帅。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出任组长,由17个委办局和沿江区的负责人组成。立足高起点规划,黄浦江向世界发出宣言,实施规划方案国际招标,最终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并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开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联手协作、利益共享”的工作方针。 在此前提下,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在专题会议上细致规划黄浦江的远景、目标和开发进程,确定了黄浦江开发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对四个重点地区实施开发,包括杨浦大桥地区、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和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第二步,基本完成四个重点地区开发,杨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开发初具轮廓;第三步,至徐浦大桥的南延伸段开发形成轮廓,至吴淞口的北延伸段开发开始实施。 破难题造“人民之江” 浦江奔流,唤起儿女激情。 今年9月1日,陈良宇、韩正同志与相关委办局和沿江区的党政负责同志,又一次看望黄浦江,乘船考察,为母亲河两岸的未来发展深入调研,破题求解。 沿江而上,一路听取汇报,一路查问情况,国际客运中心何时竣工?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一定要在世博会前建好,世博会地区的动迁进展如何?龙华水泥厂的高耸烟囱何时拆除?滨江地区要建公共绿化、亲水平台,让更多市民和中外游客享受水景…… 水是上海的宝贵财富,黄浦江应是“人民之江”。在去年4月的市领导实地检查和调研中,陈良宇就指出,人民之江要造福人民,在沿岸规划和综合开发中要注重保护水源、加强治理,精心设计多形式亲水方案,让市民有更多机会亲水、亲近自然。 “黄浦江两岸岸线必须连成一体成为公共空间,不能成为私家岸线、私家花园。”在去年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韩正要求,黄浦江开发两岸应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绿地,降低建筑总量和建筑密度。 “人民之江,造福人民”,就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沿江开发项目主动让利,减少建筑量,为广大百姓让出公共空间。十六铺旅游中心的地上建筑开发量,由原来规划的2.9万平方米降至5000平方米,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让更多的市民在这里亲近黄浦江。 规划中的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主体建筑白玉兰大厦,高260米,为了不使她离江太近阻挡公共空间,其规划位置从大名路南面调整到北侧,后退整整一个街坊。而就在数月前,为了让白玉兰大厦沿江一侧的商务楼让出“视线通道”,韩正市长亲自协调,最终将该楼东移45米。外滩建筑群“镶牙齿”工程在市领导调研关心下得以启动。“镶牙齿”就是要填补外滩“街墙”在市总工会大楼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之间的断点,延续外滩建筑历史文化风貌。为了填补好这段缺失,设计方案进行了国际招标。市领导还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各方努力,这颗“门牙”的修补方案已经产生。今后,这里将建成外滩公共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新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强管理谋长远发展 世纪工程,必然立足长远。 今年5月,经过细致调研,市领导在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必须立足长远,远近结合。当前,关键要加强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岸线管理。要通过强化管理和提高透明度,确保黄浦江两岸有序开发,让广大市民共享开发成果。 规划是建设的生命线,为建设好浦江明天的美景,上海市决策层决定现在就扩大规划控制范围,做到黄浦江沿岸全覆盖;土地是“龙头”,对规划未确定的土地不允许转性、私下转让和随意开发;而宝贵的岸线资源,必须社会公有、市民享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根据这一思路,对黄浦江两岸七十多个历史遗留项目进行梳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处置:对条件不符合的,坚决予以取消;对有些项目进行调整,把原来偏高的容积率降下来;对符合两岸开发规划的,稍作微调后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加快落实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一系列政策。落实实施《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黄浦江两岸开发范围内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规定》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规章,以及《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等专业技术标准,推动黄浦江两岸有序开发。 在市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如今,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第一步——四个重点地区进展顺利。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项目正在实施地下桩基工程,上海船厂地区已完成市政设施设计方案;“外滩源”中山东一路33号院内已翻新补绿,外滩风貌延伸段8幢建筑立面整治已完成6幢;十六铺旅游中心年底即将开工建设,财富广场、张杨滨江苑的滨江公共空间,已初露亮丽的风景……所有这一切,为黄浦江两岸“十一五”规划和综合开发筑就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