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海峡西岸全局中规划港口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0:04 海峡网-厦门日报

  年终岁首特别策划 以港立市 再铸辉煌

  ——访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市也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特、港、创、建、带”的要求,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跨越。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号召要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为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港口兴,城市兴,港口是厦门特殊资源也是最大的资源,是厦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经济意义巨大,政治意义重大,目前厦门已经确定发展大厦门港的思路。大厦门港要有大的经济支撑,从今日起,本报通过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及专业人士,连续报道港口在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中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力求对大厦门港建设发展思路进行前瞻性解剖。

  

在海峡西岸全局中规划港口发展(图)

  “十一五”期间,厦门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海峡西岸形成以厦门港为龙头的港口网络体系,并在网络体系中确定主导地位。 (梁伟 摄)

  “十一五”期间,厦门港口将有怎样的规划和发展?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筑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将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继续实践“以港立市”战略,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海西”大港展现蓝图

  “十五”期间,我市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1300亿元,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翻了一番;人均GDP达4.55万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翻了一番。“十五”这五年全市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根据“十一五”规划,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00亿元,再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力争人均GDP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财政收入450亿元。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港口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郑栅洁表示,物流业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厦门经济的外向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制造业外资比例达84%,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2%,涉外税收占全市的44.55%。“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扶持港口发展,建设区域性大宗进口货物集散中心,提高海空港综合配套能力,完善“大通关”制度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扩大海峡西岸和华中等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货源,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厦门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区域性枢纽港口,是大陆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预计“十五”期间全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2414万吨;预计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可达350万标箱、居全国第七位,被交通部确认为综合运输主枢纽港、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资源整合,目前厦门港深水岸线达50公里,可容纳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14个,最终将形成货物吞吐2.6亿吨至2.9亿吨,集装箱吞吐1700万—1900万标箱的能力,厦门港将发展成为以外贸物资运输为主,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兼顾客运、旅游、城市生活等多功能综合性国际化港口,跨入世界强港行列。郑栅洁表示,“十一五”期间,厦门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海峡西岸形成以厦门港为龙头的港口网络体系,并在网络体系中确定主导地位,在促进对台经贸合作,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上发挥重要作用。

  实质启动打造大港

  郑栅洁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将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水平,巩固国家枢纽港的地位。重点建设嵩屿、海沧等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散货泊位;航道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加快厦门湾10万吨级主航道扩建,完成厦门港东渡、海沧航道扩建工程和深水航道的建设;港口支持配套系统计划投资5亿元,重点建设东渡国际客运联检大楼、海沧港区联检中心及工作船码头和有关配套系统设施。预计至“十一五”期末,厦门港口综合货物吞吐能力达1.5亿吨左右,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力争达1200万标箱。

  大港区大工业互动

  厦门港有铁路连接腹地,背靠海峡西岸各大工业园区,目前,以服务国际物流为主、同时办理区域性物流和工业、商业配送物流业务的海沧等物流园区已经破土动工,大港区、大工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开始显露。

  郑栅洁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拓宽腹地,增强辐射能力,促进互动发展。首先要建设城际连接通道,加快以厦漳泉为主、辐射周边地区、对接国家交通主干网的快速通道建设,与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圈骨干网;建成福厦铁路、厦深铁路,与沿海大动脉贯通,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建成龙厦铁路,接通京九铁路,改造鹰厦铁路,延伸厦门腹地,对接内陆省份;建成高速公路沈海线复线(厦门段),提高319国道等公路的通行等级和能力,总体是要拓宽大宗货物的集散通道和两岸货物往来的便捷通道,形成连通腹地的公铁骨干路网,提高厦门港对江西、湖南、湖北及浙南、粤东等地区大宗进出口物资的吞吐量,形成枢纽中心。其次是加快建设海空港国际连接通道,巩固厦门港国家主枢纽港地位,加快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提高陆(公路、铁路)、海、空集疏运能力。

  第三要加快实施东渡港区与象屿保税区的“区港联动”试点,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推动厦门国际转口贸易、航运物流、临港工业三大支撑体系的发展。

  区域合作互助多赢

  厦门港要奠定现代化国际枢纽港的地位,不仅要为厦门服务,更要为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郑栅洁表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合作与交流,成为连接两大区域的重要节点。要推进福厦铁路、厦深铁路建设,以闽粤赣十三市合作为基础,面向粤东、浙南、江西、湖南、安徽等周边地区,开拓深远腹地;大力发展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海港、空港体系建设和陆路交通网建设,扩充厦门口岸腹地,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构筑厦泉漳城市联盟,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市联盟工作机制;探索产业政策异地共享、产业利益合理均占的有效途径,以“区域划分、梯度推进、分期实施”的原则培育发展临港产业,这些都是“十一五”期间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春妮

  (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