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品味兰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1:00 长沙晚报

  跑了那么远,就是为着去浙江绍兴瞻仰兰亭,圆我老年一梦。

  梦之初也很远。还在青年时代,即被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倾倒。这部书法作品乃“天下第一行书”、国之瑰宝。心想日后能亲临兰亭,感受此地的灵气,也属平生一大幸事了。

  公元2005年岁在乙酉,我终于实现寻踪访迹,追怀风流的夙愿。兰亭就在离绍兴城13公里的兰渚山下。入口处果然如王羲之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时值深秋,寒风萧瑟,修篁弄影,冷寂之中倒使心灵格外沉静飘逸。

  首先观鹅池。目力所及当然是“鹅池”碑。相传王羲之刚刚写完“鹅”字,忽闻皇帝传诏,搁笔之时,八岁儿子王献之续写“池”字,于是便有了书法上传为美谈的“父子碑”。接下来又欣赏“太字碑”。传说少年王献之写好几张字给父亲评点,王羲之一言不语,只在其中一个“大”字中添加一点。王献之不知原委,又送呈母亲浏览。母亲说:“我儿写这么多字,我看只有‘大’字中的一点写得最好。”王献之一听羞愧不已,从此虚心苦练将十八缸水写完,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我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横看竖看,也探究不出父子联袂作品的区别与奥妙,昂首临风,琢磨许久,这才不得不感佩后人对王羲之父子遗墨的潜心研究以及那些传延至今的故事。心想,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博学多才的翰林墨客,他们才能知微见著,辨析变化多端的书法出自何人之手。这也就是说,中国书法如宇宙大千变化,大的变化即行、草、楷、隶,人们可能辨其所然,但小的变化即笔墨与线条的圆、厚、沉、灵、雄、健、刚、雅、中、和等,人们又很难辨析其所以然。大的笔墨,书家提笔可以随意发挥,而具体字墨的框架结构所蕴含的个性特征却人人不尽相同,这就是书法家个人的精髓和灵魂的真实表露吧。属于王羲之的笔着妙墨,所展现的就是非他人所能及的任情。那“大”字中的一点凝聚的就是书圣的悟性所在,无可仿效,不可企及。

  肃立两块碑前对中国书法产生由衷敬意,后来再一想,又觉得应该感谢那些传说才是。倘若没有那些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恐怕也难以引导人们去追根溯源,去理悟书法的博大精深,去激发人们挚爱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去教育后代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兰亭于我的第一印象,是给我上了直观而形象的一课。

  接着自然向“曲水流觞”奔去。千古颂为美谈的胜景其实就是一条潺潺流淌的曲水,清澄见底。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偕名人谢安、孙绰等42人宴集于此。他们列坐溪岸两侧,将酒觞(酒杯)放流,酒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后来果然得诗37首。王羲之大喜过望,将诗汇集为《兰亭集》,并乘着酒兴挥毫写下324字的序文。这一得意之作,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行书,“书圣”尊称也由此而来。

  溪房石墩早已摩挲得光滑照人了,可见来兰亭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端坐于此沾沾仙气。我也仿效古人作神仙状,冥冥之中,但见瑞气袅绕,此时魏晋名士正沐浴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中。他们或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宝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好不风流倜傥喜气洋洋者也。正当此时,又恍若看见王羲之如何潜入有我无我之境,向名士好友展示他那纵横捭阖、灵秀飘逸、姿态万千、气韵超凡的《兰亭集序》书法文本。我的冥想竟使我沉醉了,飘飘然如驾仙气腾云高飞。

  想当初,唐太宗李世民仰慕《兰亭集序》,曾派人设计骗到这件墨宝,病危时还下遗诏嘱后人将这传世之作殉葬,致使人间再也见不到真迹。又想起历代书法泰斗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纷纷双钩填字墨摹王羲之极品,即使数百种版本复制品也视为国墨珍品。再欣赏立于兰亭之内康熙御笔所作《兰亭集序》以及乾隆御碑《兰亭即事》,这才深刻感悟仆仆风尘来一趟兰亭所获得的教化是何等的有价值。中国书法的长河是许多溪流汇集而成的,而兰亭的这条浅浅的曲水所蕴藏的血脉精气正以它厚重绝伦之力将行书字体掀起巨大波澜,叫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人到兰亭,是不能仅仅欣赏湖光山色、野树繁花、亭台楼榭的。兰亭是供人参拜和品味的,是给人滋补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驿站。中国书法是一种体验生命本体的审美符号,它浸淫于中国古老的哲学美学之中,通过笔飞墨舞的律动,完成一种时空的大美,从而使书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使之永恒。

  不枉此行。走出兰亭,购得一柄复制《兰亭集序》的折扇。展开扇页,扇起的轻风不但清雅,连心儿也微醺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