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全国共建新农村 三大方略破解三农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8:05 新华网 | |||||||||
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共同行动——三大方略合力破解“三农”难题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董峻、姚润丰)实行中央、地方分级负责,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这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员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要点时强调,明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以此为新起点,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即将出台,日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系将使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及国民经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改善。 千方百计让农民增产增收 目前中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民收入近年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 尽管近两年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粮食生产等方面效果明显,但总的说来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很困难。事实上,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比农村高出1.3倍,绝对差距约为9300多元。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对此,经济界人士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农业生产方面,今后国家将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等重点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表示,“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必须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 “转变”战略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 “拓展”战略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 “提升”战略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 为确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明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农业部近日已规划了明年要重点推进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构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十大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动力支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认为,第一次调整是指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权是其核心。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调整的核心是减负。 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场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何才能具备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关键的前提是把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尤其是着力于中央和省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县级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明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这对广大农民是一条重大利好消息,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改革并不会因“皇粮国税”的取消而结束。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改革所涉及的还不仅如此。今后的改革重点还包括,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让更多农民享有更多公共服务 河南省建设厅日前向省内外建筑设计单位和个人公开征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中奖的设计方案将作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新住宅的样板进行推广。这个农业大省最近还决定“十一五”期间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成为今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明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此前的10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由中国财政部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将努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目标虽已明确,但任务并不轻松: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我国财政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财政投入已经涉及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各个领域,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为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有关方面表示,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要相应增加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