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离家越远越孤独越有感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2:31 都市快报

  作者:董铁柱(男)年龄:29岁籍贯:杭州滨江区求学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来美国三年了,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研究历史,身在异乡,被触动、被温暖的,多是此地别样的文化风情。

  课本为什么往地上扔

  第一次受异国文化冲击得从14年前说起,那时我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高一时,来了个在杭留学的澳大利亚小伙教我们“新概念英语”。

  他一上课,就让我们感觉到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他从不中规中矩站着讲课,喜欢坐在讲台上。每次轻描淡写讲一遍课文后,把书一扔,用大半堂课时间和我们聊天,天马行空,什么都侃。他觉得闲聊才是学英语的最佳方法。

  我们喜欢上他的课,可一个月后这位洋老师走了。后来我们打听到原因,有次考试前,他要学生全把课本扔在地上。以前临考前,我们可都是规规矩矩把课本送上讲台教师那里的。他的这种怪异行为,大家认为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对学生有不好影响,所以他走了。

  过了十多年,我来到伯克利,上学第二周就有考试,时间是上午10点,9点多教室门口陆续有学生坐在地上复习,我也在。

  考试快开始了,老师开始发卷子,突然,教室里响起清脆的啪啪声。啊!大家都在往地上扔课本,同学们说这是很随意的习惯,就像中国学生发言要举手一样。欧美很多国家,学生上课没课桌,写字都在椅子台板上写,把书扔在地上,很正常。

  当时,我脑海里立即浮现起一段遥远的记忆,想起了当年那位澳洲小伙的举动。

  感恩节中的临时家庭

  美国自11月末起,进入一年的黄金时段,以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为开端,圣诞新年收尾。

  今年感恩节前一天下午,跟我学中文的同学Rachel(雷切尔)问我感恩节怎么过,我说在家吃饭看书。“那怎么行?我们不能让朋友一个人吃感恩节晚饭。”她说。

  被Rachel拉到她公寓,一拨在旧金山没有家的人都被邀请到了这里,我在他们中居然还是最年轻的。Rachel的朋友都已三十出头了。38岁的Tony(托尼),则在伯克利计算机系读本科一年级,这次“家庭聚会”,他自愿充当临时家长,大家立即忙碌开。

  Mike一边开烧烤炉,一边说,感恩节最重要的是有家的氛围,如果孤孤单单一个人喝啤酒啃火鸡,那绝对不是感恩节,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算没火鸡,烤出几片南瓜都香。听起来,很像我们过年三十的感觉。

  Rachel打开了音响,客厅里回荡起中国的摇滚乐,崔健的声音好像已让远处的湾区大桥抖动起来。Rachel和我说起这些临时家庭成员的故事,她和Jenny是高中同学,20年的朋友。Jenny的母亲在印度,自己的母亲在俄勒冈。

  “我们都没有父亲”———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Rachel和Jenny,难免受当时性解放运动的影响,她们的母亲无法说清哪一位少年是给予她们生命的父亲。

  “你想家么?”Rachel问。“还好啦,离家很久了,就习惯了,你呢?”我问。

  “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任何孤独的人只有习惯这样,才能温暖地活着。”她吐了一口烟。

  开饭了!临时家长Tony招呼大家。关上灯,亮起烛光。中间最大的一支,用八种文字写着“让世界充满和平”,旁边亮闪闪的蜡烛,是Rachel66岁的母亲从遥远的俄勒冈寄来的。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这句话让我久久回味。

  (记者邹滢君主持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