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大博导让电脑写诗作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4:04 今日早报

  本报记者杨影

  早报讯就在一周前,人工智能软件“象棋奇兵”轻松完成了对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于幼华的挑战;一周后,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周昌乐博士回到母校浙大,作为浙大人文学院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给同学们带来的礼物“艳惊四座”:计算机创作的诗歌、小说、音乐、美术作品。有人连连感叹:计算机能代劳的事情越来越多,连诗人也要
失业了。猜猜哪首诗是电脑写的

  白沙平舟夜涛声,春日晓露路相逢。

  朱楼寒雨离歌泪,不堪肠断雨乘风。

  家住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

  大千收眼底,斯调不同凡。

  如不查资料,很多人都认为第二首诗是计算机创作的,但事实上只有第二首是人类作品,系唐代一名僧人作的禅诗,其余两首诗均是不同的计算机写作软件所“创作”。

  另外,还有计算机创作的音乐、美术作品,不过在记者看来,风格都很“先锋”。

  计算机“会写诗,却不会品诗”

  当然,周昌乐教授此行的目的并非向人文学科挑战,相反,周教授一再倡导“后时代的人文精神”,他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告诉人文学科的学生:“只有人文精神才是最高境界的精神”。

  “多少年来,一直有人在问,人类的能力最终会不会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所替代。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人文视角,让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在人文方面,计算机对真理描述、审美能力、主观体验等方面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局限,‘会写诗,却不会品诗’。计算机的思维无法超越逻辑,而人类精神往往是超逻辑的。”“学生应该意识到,只有人文精神才是最高境界的精神,而科学作为人文的补充,应该与人文充分互补。”

  “每场讲座,学生们常常是沸腾、惊讶,甚至有一些惶恐。”周昌乐说。对于人工智能有朝一日是否会超越人类这样的疑问,他表示,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跨人文、理工交叉学科在兴起

  “意义”究竟能不能计算?“感情”是否也能“程序化”?这需要诸多学科研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答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肖家燕表示:“我为人工智能的成果感到惊奇,但并不会感到惶恐。”机器智能体的文学作品,看似“创作”却无“创新”,必须由人预先构建框架,写作永远只能在框架中停留。“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而“象棋奇兵”发明人赵明阳博士也表示,人工智能与人的最大差别就是缺乏创造力,著诗百首却可能无法成就一首千古绝唱,“人工智能无论下棋、作诗,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周昌乐博士表示,他一直在从事神经美学、机器音乐方面的科学探索,就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形式来看,要逾越“超逻辑”的“感情关”难度很大,希望能通过日后对新型计算机,如DNA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的深入研究寻找突破。

  目前在浙江大学,跨人文与理工科的交叉学科研究也正在兴起,如“脑机交互(BCI)”这样的新兴学科,就需要信息工程、生仪、心理、哲学等十多个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