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密:温州啤酒的幕后 一年可喝掉4个九山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10:04 温州新闻网

  

解密:温州啤酒的幕后一年可喝掉4个九山湖(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民围观“白鹿城”啤酒游行宣传车

   在温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温州人一年的啤酒消耗量相当于喝掉4个九山湖。这番比喻的言下之意就是表明温州人对啤酒的喜爱程度。

   啤酒与温州人的生活结缘,温州人对啤酒更是难以割舍,其中承载了许多历史的深情。近日,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一些当年鲜为人知的温州啤酒的故事。

   第一瓶温州啤酒问世

  近日,记者登门拜访了原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现已退休在家的管金桂老先生,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个当年温州与啤酒结缘的故事,当然这其中就包括了温州人自己生产的第一瓶啤酒的前前后后。

  管老说,“文革”之前,温州没有自己的啤酒厂,那时温州的普通老百姓对啤酒还很陌生。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第一瓶温州人自己研制生产的“瓯江”牌啤酒面市后,啤酒才真正闯进了温州人的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磨难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一次,经常穿梭于温州与上海之间的市中糖公司一名专管员告诉温州果酒厂生产科科长林金才,上海已形成一批消费啤酒的青年群体,这种趋势迟早会“传染”到温州来,温州是否尝试一下自己制造啤酒?一石激起千层浪。林金才等一批青年生产骨干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决心开垦试制啤酒处女地。

  酵母哪里去弄,制冷如何解决,麦芽、酒花又从何处购买?林金才决定派陈友来等4人去上海啤酒厂学习取经,并小心翼翼地带回酵母菌种和酒花;化验室技术人员李源来、马少华指导木工阿明师傅制作隔层木桶,购买东门冰厂冰块填塞其中,在土法“冰箱”中培养酵母菌菌种。

  用2万多元解决了制冷设备,又去绍兴麦芽厂购置麦芽,在木桶里煮沸糖化,再在瓮缸里安装冷却盘肠低温发酵。样酒出来后,用手在凳子上一瓶一瓶手工压盖、再放在黄酒炊饭桶里加温灭菌。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断断续续两年的摸索试制,终于在1966年7月成功酿制出第一批啤酒,当年投放市场75.05吨。

  就像婴儿降生后,该给他取个名字,温州自己生产的啤酒,该取个什么样有特色的名字呢?果酒厂的干部职工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计献策。“要不就叫‘瓯江’牌吧,既能说明是温州的啤酒,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一锤定音,绿色的瓯江牌啤酒从此诞生,填补了温州啤酒酿造的空白。经市物价局核准,640ml(一斤二两半)瓶装啤酒市场价每瓶0.26元。

  1967年,“瓯江”啤酒因“文革”

  被迫停止生产。1971年再度恢复生产,当年产销啤酒806.27吨,得到了上级与同行的认可。

   温州诞生本土啤酒厂

  随着温州人自己生产的“瓯江”

  牌啤酒的横空出世,温州果酒厂于1972年10月25日改名为温州啤酒厂,继杭州啤酒厂后跻身于当时浙江省啤酒制造业老二的地位。这时,“瓯江”牌啤酒即将成为过去,因为新的啤酒厂要生产出一个新牌子的啤酒。记者在金狮啤酒公司采访时,一些温州啤酒制造业的老前辈兴致勃勃地介绍了一些“幕后新闻”。

  按照传统惯例,新酒厂出新酒就一定要弄个新牌子,那么新的酒厂生产出的新啤酒该起个什么样的既动听又有意义的名字呢?为了这个,当时的啤酒厂几位领导整天凑在一起琢磨,据说大家每天光抽掉的烟屁股就有好几个烟灰缸,可谓是绞尽脑汁。后来,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思路———相传温州建城时有白鹿衔花之瑞,故名“白鹿城”。白鹿衔花洁白吉祥,作为啤酒商标未尝不可,经一番注册努力,温州啤酒厂的新品牌啤酒“白鹿城”呼之欲出。

  1978年,温州啤酒厂自行设计了8只20吨露天发酵罐,一改传统发酵。这种投资少、占地小、耗能低的露天发酵工艺尝试,当时在国内属于一大创举。由于泡沫细腻、口味纯正,生产的“白鹿城。可口”啤酒,在1981年全国普通啤酒评比中荣获第二名。

  1984年,温州啤酒厂又先后引进西德硅藻土过滤机、捷克17000瓶/小时灌装机,制作两辆鲜啤槽车和几百个鲜啤桶。生产能力不断攀升、质量不断改进,“白鹿城”牌啤酒在温州市区能抗衡当时在温州正闹猛一时的“钱江”、“龙啤”、“强力”及“蓝带”等名牌啤酒,成了抢手的紧俏货,“白鹿城”啤酒名声大噪。1987年“白鹿城”啤酒荣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出口香港1000箱,之后连续三年获最佳温州货称号。

   走俏时买啤酒搭熟食

  一时间,“白鹿城”在温州啤酒业界成了名副其实的抢手货,再说温州人对自己家乡能造出这么爽口的啤酒也感到欣喜,于是便尤其偏爱。至今,我市大多数上了年纪的市民一说起当年的“白鹿城”,还显得很兴奋和骄傲,他们说:“那时外地客人来温州,我们都是拿这种自己家乡生产的啤酒去招待的……”那时,温州作为全国十四个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之一,温州人对啤酒这个新鲜的尤物的消费也赶在了改革开放浪潮的巅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白鹿城”走俏温州市场,供不应求。那时,温州的副食品经营单位虽然还都是“公家所有”,但温州人精明的经商意识已经显露无遗———许多国营的食品商店看到“白鹿城”啤酒这么畅销,纷纷围绕它打起了主意:买啤酒要搭熟食、味精等,并且每人按计划供应,不能多买。退休干部老王说,后来温州啤酒厂生产了新产品“鲜啤”,他和工友一下班就急忙跑回家拎上一只热水瓶,赶到大南门繁南宾馆旁边的国营饮食商店,排队打啤酒。顾名思义,“鲜啤”就是新鲜的啤酒(温州人也有叫“生啤”),为了保持鲜度,最好的容器就是热水瓶。啤酒打回来后,一家人每人分一杯品尝,再啃着搭来的烧鹅或者猪头肉,那味道简直比现在年轻人吃烧烤配啤酒鲜美多了。老陈还说,那时一旦家里来了贵客,为了多打点鲜啤还得请工友或者邻居帮忙赶时间去排队凑数。除了鲜啤,瓶装的熟啤更上档次,酒喝光了瓶还得留着,拿着空瓶再去换新酒,才能保证以后“持续供应”。据说,当时啤酒瓶也因此特别值钱,一个空酒瓶价格最高时卖到五角钱一个。如今,许多经历过买啤酒搭熟食那个年代的老温州人,一说起这档子事就滔滔不绝,仿佛又喝到了当年的“白鹿城”。

  “老温州”们还说,那时如果谁有亲戚朋友是啤酒厂的职工,那光荣劲就别提有多美了。那时的温州啤酒厂职工一到了年关将近时就成了大红人,许多亲戚朋友们会满天飞地找他们买啤酒过年。一位从啤酒厂退休的老工人说,那时厂里到年底时每个干部职工都会分到一定数量的啤酒供应计划票,这些计划票也因为啤酒的畅销而变得十分紧俏,市场上还专门有“黄牛”因看到了它的可观利润而进行倒卖。

  “钱江”啤失策被迫退市

  后来由于其他一些原因,曾经异常红火的“白鹿城”受到重创,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温州市场上一蹶不振、销声匿迹。正在这个时候,本省的“钱江”啤酒闯入了“不能过没有啤酒的日子”的温州人的生活。然而,温州人有句俗语:强大起千万不能太出挑。“钱江”啤酒就是因为一念之差干了一起“出挑”的事情,从而退出了温州市场,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一位当年的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那是1992年,温州工商部门得到一条绝密的消息:部分在温销售的“钱江”啤酒涉嫌“过期”换“新装”,温州的消费者受到了欺骗。这可是关系到温州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大事。市工商部门感到事情重大,必须将它查个水落石出,给市民一个交代。经过细致的秘密调查,终于获悉钱江啤酒厂在上海虹桥机场租用了一个仓库,工人们将仓库里过期的啤酒重新贴牌,再销往温州。一切证据确凿!

  温州工商部门特派的调查人员马上将此情况进行汇报,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这批狸猫换太子的过期啤酒被查封。当时的温州日报对此进行了题为《不许劣质啤酒欺骗温州700万人民》的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至此,“钱江”

  啤酒遭受重创,再也没有在温州市场上爬起来。

   温州啤酒再度振雄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温州的啤酒销售市场十分活跃,广东的强力,北京的五星,青岛以及西湖、明珠等啤酒品牌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在群雄逐鹿、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下,温州啤酒厂显得力不从心,无力招架。

  管老说,温州市委、市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后,十分关注温州啤酒厂的命运,于1991年以温州啤酒厂为龙头组建了温州饮料集团公司(即金可达集团),誓要重振旗鼓,制止下滑势头。1992年,经市委牵线与浙农大新科技成果嫁接,校方派出以何国庆教授为主的科技攻关小组协助厂方改变酵母菌种、改善啤酒风味,研制新型低糖干啤酒。供职于轻工总公司的陈增歆和厂内外招纸设计专家,根据温州民俗习惯,改“白鹿城”为“双鹿干啤”,从内在质量到外部包装,都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版,这些新举措慢慢地赢得了民心,重新赢得了市场。

  温州啤酒厂从此东山再起,双鹿啤酒雄风再现。1994年产销啤酒45256.47吨,吨酒利润创造了425.63元的全国啤酒行业新纪录。[1][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