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海雪原亮出“金字招牌”:看海林市打造国际木业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11:00 黑龙江日报

  顿中杰 于林波 本报记者 徐大勇

  进入冬季的龙江大地,是客商们来的最少的时候。然而在海林市,却出现了一股招商引资的热潮。北京、上海、河北、广东、香港、澳门的客商纷至沓来,他们带着大笔的资金,争相把目光聚焦在一点———“海林国际木业城”。

  恰当的时候找准了定位

  随着对俄经贸科技战略升级的推进,涉及的每一个城市都在重新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我省已经规划的从绥芬河口岸到海林沿301国道一线的170公里,为“中俄合作战略升级产业带”,木业被定位为这条“带”上的支柱产业板块,而作为该产业板块上的“桥头堡”海林市,已经被省和牡丹江市定位为林木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的木材加工综合区。此外,我国传统的南方木材加工企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正面临木材资源减少、用地紧张、劳动力短缺、煤电油运短缺等诸多困境,南方木业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海林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1.3%,活立木蓄积量1.6亿立方米,周边9个森工局和6大地方林业局,年采伐量190万立方米,占了全省年采伐量的三分之一。我省背靠俄罗斯远东木材主产区,每年从绥芬河、东宁口岸进口到我国的原木达650万立方米基本都通过海林运往内地。此外,海林市目前有100多家木业企业,2万多林业产业工人,是全国重要的木材锯切、旋切和刨切加工基地。

  资源的优势、产业的优势、区位和空间的优势、成本的优势,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被海林人一点一点都提炼了出来。在充分考察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他们做出了打造“中国海林国际木业城”的决策。

  200多天创造的“加速度”

  身处塔吊林立的海林市经济开发区西部,可以看到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国际木业城”已经初具规模,一些企业已经开工投产,更多的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当初“当年谋划、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目标,已经得到了彻底实现。

  海林市提出的利用中俄两种资源、拓展中外两个市场、接纳木业产业转移、聚集优势资本、连接东北亚大通道的战略构想,正好与南方企业家的需求不谋而合。经过努力,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上海木业协会、黑龙江建工集团先后与海林市签订了联手打造中国海林国际木业城的战略性框架协议。

  从4月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国际木业城以惊人的“加速度”完成了征地、规划等项工作,其中4平方公里的“两纵两横”道路骨架已经成形,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由绥芬河进口木材在口岸换装不落地或在俄罗斯出关时换轮不落地成为现实。

  为发展找到了闪亮的“卖点”

  美国大成公司来了,广东丰之木、耀东华集团来了,上海欧亚公司、福人木业来了,齐齐哈尔华鹤集团来了……无论是车间北移、产销合作、靠大联强,还是出租厂房,精深加工、建物流市场,不拘一格的合作经营方式,正让海林国际木业城格外引人瞩目。

  省委、省政府和牡丹江市对海林国际木业城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议,在木材运输、检验检疫、报关报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促进木业城尽早在“中俄合作战略升级产业带”发挥龙头作用。

  至今,海林木业城已正式签约落户木业企业12家,总投资额达2.8亿元人民币,其中6户企业已经正式入驻园区并开始生产,还有近二十家国内外知名木业企业也已决定投资建厂,数亿元资金正待工期的到来。短短四五个月时间,海林市吸引的外来资金额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的年度总额。

  预计三到五年内,海林国际木业城将容纳150至200户大中型木业企业、吸纳4万产业工人,年加工原木350万立方米,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全省木业产业的发展。从“国际木业城”入手,海林市已经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卖点”。

  林海雪原正重新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