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温家宝出访欧亚五国专题 > 正文

领导人频访欧洲欲使世界加深对中国认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1:17 新京报

  从本月4日起,温家宝总理启程前往欧洲,展开对法国、斯洛伐克、捷克和葡萄牙四国的访问。此前,胡锦涛主席刚于上月中旬访问了欧洲。短短时间内,中国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先后赴欧,表明中国近段时间对欧洲外交的看重,它将使在近年来本已密切的欧中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在当前时段,重视欧洲对中国来说是必要的。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目前已
处在一个相对特殊的历史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在内外都面临了不同于以往、更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俗语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中国的冷暖只有身在中国的人们,才会有更加深切的体验。在全球还没有完全成为“关联世界”的二三百年前,经济、政治与文化与欧洲往来不多的中国,曾被欧洲社会视为镜像,中国的文明成就成为他们鞭策自己的参照;在更近一点的时间,中国则成为“现代文明”概念外的异域风情,满足了“文明社会”无休止的好奇心与想像力;在西方世界全面接触中国后,中国文明一度又被强势国家贴上“落后”的标签而屡遭嘲讽。

  如今,人类社会在“全球化”的口号与实际行为中,已完全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国在这个全球有机连结的生态体中,逐渐摆脱了往日的“无与伦比的帝国”、“异域情调的东方”和“积贫积弱的亚洲国家”等形象,而成为一个以活跃的经济社会政策,获得了快速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的国度。

  在往日,欧洲世界曾因对中国接触增多、了解加深,发现中国远不如想象得那样“文明”、“繁荣”而倍感失望。今天,当一个充满活力、文明富强的中国真的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世界有些人却因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对中国形象的改变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

  有些人对中国的某些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中国了解得还不够,对中国的内外忧患还缺乏感同身受。

  因为中国的“积贫”“积弱”而瞧不起中国、认为中国无足轻重,这不是一种合理的态度;在中国逐渐摆脱贫穷、初步实现了文明复兴后,对中国在建设现代性社会方面所取得的些许成就,又开始满腹狐疑,同样没有必要。

  中国正在致力于和平发展,这不是一种外交姿态,而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在不久前访问英国期间,胡锦涛主席在演讲中说:“现在,从总量上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排在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国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而我国近些年来在国家建设中逐步累积起来的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弱势群体被忽视感增强等,都将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行。

  中国还有着追求和平的优良传统。从历史上看,中国所处的东亚国际体系,与欧洲以及后来的西方国际体系明显有别。这种地缘形态以及内在精神气质方面的分野,使中国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方面,其战略思维有更厚重的人文涵养。这一传统至今仍有强大影响力,或明或暗作用于中国和亚洲世界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发展选择。所以,以单纯西方的历史经验与知识传统度量中国的文明复兴,并不合适。

  在行前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温家宝也对中国为什么和如何致力于和平发展,再次做了精彩阐述。首脑外交是促进国家之间的了解、让世界加深对中国的认识的重要一环。欧洲文明作为近代以来最富有创造力、同时又有着深刻的对话、交流和反省能力的文明,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与中国文明实际上有着很大相似性。在这两种文明的碰撞中,一个有着深厚文明底蕴的欧洲,将会因为对中国认识的加深,而增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并与中国携手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

  相关专题:温家宝出访欧亚五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