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加煤气“卡”在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5: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市民赞成“煤气瓶改革”,但质疑“产权过户”必要性 本报讯记者杨桂荣、实习生赵金锋、通讯员邓乐仁报道:“‘煤气瓶改革’不能仅从便于管理出发,而应充分考虑市民的用气习惯……”本报昨日披露“煤气瓶改革遭遇尴尬”,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向本报剖析了改革触礁的种种原因。
“固定充装”有悖用气习惯? 煤气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流浪瓶”等不安全因素和短斤缺两等不规范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改革的这一目标表示认同,但问题是:“究竟应怎样改,才能达到目的?” 有市民直接质疑气瓶产权过户的必要性。中山大学的金先生说,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市民没把气瓶真正过户,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不少市民对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产权过户”本身就表示不理解甚至反感:“凭什么在规定时间内我的液化气瓶就必须卖给他们(煤气经营商)?而且价格都是由他们说了算?再说开户租用他们的瓶子,租金押金也由他们说了算?这算不算公平交易?” 家住天河的市民孙小姐认为,有关部门推行“煤气瓶改革”,应该尊重现在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不能单单从自己是否好管理这个角度出发,因为生活习惯的力量往往相当巨大,不大容易改变。瓶装煤气的优势就在于灵活机动,招之即来,无需办开户手续交押金等,对于初来广州的人士尤为方便。 如果改革将这种优势给“革”掉了,必须“固定充装”,势必给一部分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气瓶“虚假过户”迫不得已? 各企业“跑马圈地”(指未经用户同意,就私自在其钢瓶上打上自己企业的钢码标记),是导致此次改革面临尴尬的一个直接因素。在记者连日采访中,没哪一家企业愿承认是自己最先开始“跑马圈地”的。但大家都认为,“作为经营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巩固市场份额也是合情合理……” 一位专门就此事给本报发来传真的业内人士刘先生(化名),昨日再次向本报确认了当前的“混沌状态”:气瓶产权转移不彻底,目前市面流通的气瓶多数仍是私人用户所拥有;多个燃气企业对非自有产权的气瓶依然可以充装,经营中责权利仍没得到明确,未能达到“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谁负责”的改革目的。 但刘先生同时表示,经营者“跑马圈地”的行为,也有着迫不得已的因素。据刘与多位同行估计,目前广州的流通钢瓶约在450万个左右,远远超过有关部门估计的300万个。要按政策实现这些钢瓶的产权转移,需要的“收购资金”保守估计也在4亿元以上,这是任何一家燃气企业都承担不起的,即使是各家企业联合起来也难达到,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必然有一批钢瓶最终将采用“虚假过户”的方式。这是改革推动者始料不及的。 更有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到今年早些时候,考虑到全部气瓶产权转移的困难,有关部门似乎默认了各燃气企业的‘跑马圈地’行为,气瓶产权转移中的‘虚假过户’日见流行,专用瓶的推广也就大打折扣了。” (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