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展综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7:3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工程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展开,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正在形成,工程的主旋律作用正在体现。 掌握中央精神,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进行国情世情调研
了解中央精神、了解当前形势、了解国情、了解世界,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中国和世界,深刻洞悉当今发展大势,是对党的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围绕这“四个了解”,工程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举办高层报告会,介绍当前形势和中央精神。工程先后邀请中央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情况,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情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的情况等。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工程就邀请会议起草组成员作关于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告。前两天,工程近200位专家还专门参加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 组织工程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分期分批到全国各地进行专题考察。去年,组织200多位专家学者分6批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重要革命纪念地进行国情调研。今年,又有近200位专家学者分5批到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国情调研。大家带着课题一路考察、一路研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丰富实践经验,深化对课题的研究,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此外,还组织专家赴一些国家考察,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邀请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来我国进行研讨,进一步掌握了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些活动,不但帮助大家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做好工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工程的社会影响。
合力攻坚,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1月28日,来自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和工程各课题组的6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会议中心,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是工程组织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讨活动中的一个场面。 一年来,工程把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组织了100多次的学科调研,整理出几百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各课题组集中力量,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共召开各种类型研讨会200多次。其中,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全国七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就召开了60余次不同规模的研讨会。 一年来,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研究上,一是集中编译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套文集选编的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核心部分。对这些著作的译文进行重新审核和修订,能够更准确反映经典作家的原意。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大致分为18个方面,分别成立了18个子课题组,集中全国200多位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目前,已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上,一方面,各课题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集中系统的研究。比如,去年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组织理论界召开了200多次较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出版研究专著数百部,发表文章7000多篇,把邓小平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比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去年以来先后拟定了100多个重点课题,集中了一批理论骨干开展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据初步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等中央主要报刊仅以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的名义发表重点理论文章,就有70多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连续组织编写出版了《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这些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组织理论大家动手写通俗性的文章,不回避理论上和实际中的难题,在娓娓道来中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三本书累计销售200多万册。
夯实基础,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如何建设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部门发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学科体系建设的一大突破。随后,有关部门又进一步发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以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首先启动9本重点教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编写工作,并提出要在今后7年左右的时间,陆续组织编写150种左右教材,基本覆盖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