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党内罢免或撤换机制为何滞后于人大罢免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8: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6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中国共产党中央正在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有关实施办法,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个层面上率先正式启动罢免或撤换机制。之所以《党章》在20多年前已赋予党员可以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的权利,而要真正形成制度予以落实却这么难,甚至滞后于人大的“罢免制度”,主要是因为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与人大的罢免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要求更高。

  文章称,人大的罢免是一种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主体的民主监督制度,而《党章》所规定的是所有党员都有权提出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的要求。也就是说,《党章》所要求的是一种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的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而且,人民代表大会罢免案的提出有一定的门槛,《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个以上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罢免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案,“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1/5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案。

  而《党章》所规定的是任何一名党员都有权提出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的要求,其门槛是很低的。可见,《党章》所要求的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是一种在党内充分民主的制度。把这一制度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目标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要将其一步到位付诸实施则是十分困难的。

  可操作的选择是在条件基本具备的一定范围内(层面上)实行,即可以在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这个层面率先建立并实施罢免或撤换这一民主监督制度。《党内监督条例》有这样的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称职的委员、常委。”“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受理罢免或撤换要求的党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处理。”这里,实际上已经对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一层面上的党内罢免或撤换的主体、对象以及受理的要求,作出了十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据悉,中央主管部门以此为依据,正在制定有关实施办法,将有关条件、权限、程序以及要求和责任等,分别作出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通过这样一个实施办法的桥梁作用,将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个层面上正式启动罢免或撤换机制。

  这虽然是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罢免或撤换制度,但毕竟是一种实施,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如此,既可以极大地促进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内部的民主监督制约,也可以为将来过渡到以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为主体,甚至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的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探索经验,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民代表大会罢免制度更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李一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