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0:30 北京日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工程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展开,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正在形成,工程的主旋律作用正在体现。

  掌握中央精神,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进行国情世情调研

  了解中央精神、了解当前形势、了解国情、了解世界,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中国和世界,深刻洞悉当今发展大势,是对党的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围绕这“四个了解”,工程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举办高层报告会,介绍当前形势和中央精神。工程先后邀请中央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情况,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情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的情况等。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工程就邀请会议起草组成员作关于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告。前两天,工程近200位专家还专门参加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

  组织工程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分期分批到全国各地进行专题考察。去年,组织200多位专家学者分6批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重要革命纪念地进行国情调研。今年,又有近200位专家学者分5批到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国情调研。大家带着课题一路考察、一路研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丰富实践经验,深化对课题的研究,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此外,还组织专家赴一些国家考察,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邀请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来我国进行研讨,进一步掌握了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些活动,不但帮助大家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做好工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工程的社会影响。

  合力攻坚,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1月28日,来自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和工程各课题组的6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会议中心,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是工程组织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讨活动中的一个场面。

  一年来,工程把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组织了100多次的学科调研,整理出几百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各课题组集中力量,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共召开各种类型研讨会200多次。其中,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全国七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就召开了60余次不同规模的研讨会。

  一年来,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研究上,一是集中编译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套文集选编的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核心部分。对这些著作的译文进行重新审核和修订,能够更准确反映经典作家的原意。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大致分为18个方面,分别成立了18个子课题组,集中全国200多位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目前,已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上,一方面,各课题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集中系统的研究。比如,去年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组织理论界召开了200多次较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出版研究专著数百部,发表文章7000多篇,把邓小平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比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去年以来先后拟定了100多个重点课题,集中了一批理论骨干开展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据初步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等中央主要报刊仅以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的名义发表重点理论文章,就有70多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连续组织编写出版了《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理论热点18题》《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这些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组织理论大家动手写通俗性的文章,不回避理论上和实际中的难题,在娓娓道来中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三本书累计销售200多万册。

  夯实基础,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如何建设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部门发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学科体系建设的一大突破。随后,有关部门又进一步发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以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首先启动9本重点教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编写工作,并提出要在今后7年左右的时间,陆续组织编写150种左右教材,基本覆盖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工程9本教材的编写正在顺利推进:

  ——开展了深入的学科调研,摸清家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系统整理和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200多种哲学教材编写提纲,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几十种哲学教材编写提纲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多次到高校进行专题调研,整理出高校师生对教材编写的意见和建议。文学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关于新时期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调查报告、关于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调查报告、关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现状的报告。并成立6个小组,每组编写一份三级提纲,在此基础上综合成教材编写提纲。一些专家感叹,这样大规模的学科调研,做了学术界一直想做而没能做的事,虽然费时费力,劳心费神,但是真正做到了摸清情况,找准问题。

  ——围绕教材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各课题组围绕对教材中涉及的重大问题,组织了本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开了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进行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教材编写三级提纲。

  ——组织专家学者对提纲进行认真审议,精益求精。工程各主管单位对教材编写提纲进行了审定后,咨询委员会的一批资深专家多次召开会议,对提纲进行反复审议。每次审议的过程,既是对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讨的过程,又是在大的方面统一思想的过程。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政治学概论》《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文学概论》等教材编写提纲已经确定,大部分课题组进入了初稿撰写阶段。

  与时俱进,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7门调整充实为4门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大项目组织力量进行编写。

  为编好这4门教材提纲,集中了几百位专家,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全国18个省市申报的49个提纲中每门遴选出一个最优提纲。在此基础上,工程咨询委员会和课题组连续召开会议,反复讨论,并征求了25所高校100多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教材编写提纲。看过提纲的专家学者认为,这4门教材编写提纲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注意有针对性地回答青年学生的理论困惑和热点、难点问题,比较好地吸收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编排结构上也有较大创新。

  目前,这4门教材已经进入初稿撰写阶段。新教材出来后,有关部门将组织在高校学生中进行试点,逐步推开。

  (小标题)百年树人,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

  工程能否顺利推进,根本在人。工程成立的20多个课题组,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有5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5000多人。如何通过工程的工作,推动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也是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将出成果、出人才紧紧联系在一起,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工程实施与队伍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是从课题组的组成看,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老中青相结合,既有老专家、老学者,又有中年学科带头人,还有青年理论骨干。这有利于青年学者更好地学习老同志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学习他们的严谨学风,也有利于增强理论创新的意识,使课题组成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另一个特点是各课题组吸收了一些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这有利于专家学者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是将国家人才培养重点计划中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纳入到工程中。比如,工程将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吸收到各课题组,有的还担任首席专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给他们的学术创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中央党校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办6期班,共培训2000多人。今年已举办了6期研修班,培训了600多人。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在对这6期研修班学员的问卷调查中,有89.12%的学员认为,通过研修“加深理解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意义”;有82.53%的学员认为,通过研修“加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90.02%的学员认为,通过研修“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今年在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着力增强广大理论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目前,这项活动正在扎实开展中。

  一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工程已经成为团结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桥梁和纽带。正如采访中有的专家所说:“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在关键时刻采取的关键措施,抓住了思想理论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工程工作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做出应有贡献!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