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汝南等地准备为中国梁祝之乡申请世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1:52 新闻晚报

  本报讯 (记者 李宁源) 12月4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国梁祝之乡”。

  一身江南学子装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怎么成了河南人?长期以来,梁祝的归属之争进行得如何?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原梁祝发源地汝南县和南方梁祝发源地宁波。。

  河南:准备申报世遗

  用河南省汝南县文联主席刘珊的话说,梁祝落户河南的进程几乎是闪电式的,而其原因也很简单,梁祝从原形到故事传说,是土生土长的河南货。

  今年初,宁波举行了民族文化研讨会,在会上,刘珊见到了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党委书记白庚胜,期间偶然谈起了关于汝南县的

梁祝文化传统问题,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11月初,白庚胜特意组织了专家组来到汝南县进行考察,24日考察结束后,仅用了一周的时间,汝南县就被正式确立为"中国梁祝之乡"。

  紧接着,汝南县也就以此身份,同全国与梁祝有着共同历史文化联系的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6个县市,联合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请来上海专家

  在宁波市鄞州区文联,记者得到了梁祝归属问题的不同答案。宁波市文联主席谢富国告诉记者,早在去年,鄞州区梁祝文化就已经成功地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得到了"梁祝发源地"的称号,并在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为此,宁波市在10年间已投入了5000万元人民币。

  对于梁祝的归属权问题,谢富国同样显得很从容,他告诉记者,根据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本身就是鄞州人,而祝英台则是浙江上虞人,"两个人的祖籍都已经搞清楚了。"

  去年,宁波市特意从华东师大请来专家组进行考察,并确定宁波市为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我们有梁祝墓,有梁祝的故居,甚至当初祝英台从上虞坐船到宁波的码头渡口我们也原样保留着。"

  三大争论焦点

  民俗风情

  汝南县马坡村,姓祝人家的女儿与姓马人家的儿子绝对不能通婚,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同时,姓马的人和姓梁的人不能同台演戏,这是对梁山伯不能领会祝英台暗示的惩罚,同时,在马坡村,村民们把梁山伯称为梁傻子。

  宁波有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当地人已经把梁山伯视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故事传说

  按汝南的说法,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人的真实身份,在梁山伯临死前,他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而祝英台得知消息后,身穿孝服出嫁,在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要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的版本是,故事起源于金代,梁山伯是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人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台是来自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决定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算作结了阴婚。

  文物古迹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乡镇古官道的两侧,根据考古发掘,尽管里面已经被盗空,但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而且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

  另外,在梁山伯家乡马坡村,至今还留有梁山伯故居和二人学习的学堂。

  而最令汝南人深信不疑的是,无论是故居、墓地、二人经过的桥遗址以及学堂遗址,其距离与故事中所描述的完全相同,"在绍兴听说也有一系列的遗址,但遗址间距离竟然相差了300里,故事里,梁山伯与祝英台要从家步行去上学,300里要走多久啊?"刘珊告诉记者。

  在宁波,则至今留有二人的合葬墓。

  梁祝申遗曾有"宁波共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关于梁祝传说的起源演变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梁祝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哪里人?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在哪儿?由于全国有好几个地方都发现有与梁祝有关的历史记载甚至“遗迹”,因此也出现了几个地方同“抢”梁祝的现象。

  此前,由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中国梁祝申遗磋商会”,邀请了来自浙江杭州市、宁波市鄞州区、绍兴上虞市及江苏宜兴市、山东济宁市、河南驻马店市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研究人员与申遗代表,交流了各地梁祝遗存的保护情况,最后达成了联合申遗的“宁波共识”。

  为进一步保护梁祝文化,各梁祝遗存地区同意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承担具体申报事项,于2006年向文化部提交全部申报材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