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晚时评: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3:26 今晚报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首往事,一个目标不懈奋斗十多年,由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上升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由一个城市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转变为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讲话:“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创
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准确把握大势,善于抢抓机遇,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不断增强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信心百倍,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勇往直前。在天津,这种精神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灵魂,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性变化。审视滨海新区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荀子·劝学》中曾这样形象地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锲而不舍之力量巨大。一个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雕刻金石都不在话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一座城市有了这样一种精神,便会汇集起无穷的力量,无往而不胜。滨海新区由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上升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来源于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天津实际的正确考量。十多年前作出建成滨海新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决策,立足于天津的比较优势,建立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之上,表达了天津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智慧、大思路、大创举。天津人民每谈及滨海新区,总是心潮起伏,有诸多感慨、诸多感动、诸多自豪。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体现了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就会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迎难而上,义无反顾。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一个有信念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滨海新区便是天津人的一个神奇之笔,浓缩反映了天津十多年来经济持续提速、不断发展跨越的巨大成就。滨海新区初建时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12.3亿元,如今已增加到1500亿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当年的不毛之地怎会有如此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之初,面对的困难和风险是相当大的,大面积的危陋平房急需解决,很多国有老企业急需改造,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急需更新完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全市的财力又十分有限……这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并没有让天津人屈服,时任市长的张立昌同志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曾果敢地表示:“创新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怕这怕那,不能在创新上有大的作为,天津就不会有大的希望。”于是天津人以自加压力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提前一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体现了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有了好的目标,还需要真抓实干,需要艰苦奋斗。事业是干出来的,看摊守业不行,前进慢了不行。多年来,天津面对严峻的挑战不回避,面对重大的机遇不松手,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提前上路,先行先试,跑步前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提速中赢得了主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是与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一脉相承的。这些年来,天津根据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先后确定了“三五八十”的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长远规划,强调了教育兴旺、天津兴旺的根本之计,明确了“走科技路、吃科技饭”的发展路子,提出了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制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一年年拼搏,一年年奋斗,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一路走到了今天。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也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天津的综合实力,拓展了天津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力地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成为天津发展的制胜一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全面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经成为我们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大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成就来之不易,应当百倍珍惜。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既是昨天发展的成功总结,也是明天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未来等待着我们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