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余庆:一线工作法凝聚党心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4:04 新华网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6日电(记者刘子富、李忠将)贵州省余庆县区位、资源、交通条件并不占优势,近些年却连续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模范县等16项表彰和奖励。一个西部偏远农业县何以多项工作在全国获奖?记者近日赴余庆采访,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认为,"四大班子"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创新一线工作、一线为民、一线考核的"一线工作法",凝聚党心民心,从而开创了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调子唱到底

  余庆县委书记陈梓泽说,县委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不动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泛听取"四大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意见,一旦形成决议,就"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调子唱到底",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个的调",要求各级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干部看领导,领导看班子,班子看'一把手'",只要"一把手"发挥标杆作用,各级干部就没有理由不做到。

  县政协主席杨胜洪说,县委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及时向人大、政府、政协通报,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对人大、政协提的正确建议、意见都能及时采纳。县委发扬党的民主作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四大班子"形成合力,这就是余庆经验的精华。

  县人大副主任张兴伦说,我们有坚强的县委领导核心,能发挥凝聚党心民心的作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抓经济发展,协调"四大班子"成员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谋人,不扯皮,大家工作心情舒畅。

  陈梓泽说,片面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坚持党委中心工作的连续性,才能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县委做到上届班子好的发展思路不变,比如从县情出发调整经济结构,从严控制人口增长,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抓"双基"教育等,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扭住不放,务求实效。

  余庆县委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上届党委任用的干部照样信任,提拔干部充分征求"四大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严格按程序办事,多年来,没人打招呼、递条子,杜绝"跑官要官"现象。重素质、重作风、重业绩,已成为用人导向。

  工作重心下移 干群鱼水情深

  陈梓泽说,余庆是个农业县,党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县委坚持深入一线工作、一线为民、一线考核的"一线工作法",因为党执政的根基在农村,干部作风是否深入,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余庆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为干部深入一线工作创造条件。2001年,全县撤消45个管理片区,将171个村合并为66个,降低了行政成本;全县选派369名国家干部到村工作,改善村干部结构,提高村干部待遇,除国家干部外,村干部每月报酬提到400多元,政府还为村干部办了医疗和

养老保险;县财政为每个村拨款10万元,用于建设办公阵地,实现村村有食堂,解决家住城镇的村干部吃饭难的问题。这些干部过去吃饭"打游击",只好早出晚归,作风漂浮,被群众称为"走读干部"。村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后,实行轮流坐班制,农民24小时能找到干部,干部贴近了群众。

  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千名干部进村入户3个月,许多干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基层,了解社情,为民排忧。白泥镇新寨村是重点扶持的一类贫困村寨,今年5月,县、镇干部来到这个村,深切感到不通公路,穷根难除,而要修60公里进村公路,至少要花100万元,这对极贫村可是天文数字。县、镇干部商议后,决定采取政府补贴和农民投工的方式兴修通村公路。

  偏远山村梦寐以求的致富路有希望了。当晚,一对新婚夫妇腾出新房,让劳累了一天的干部睡好觉。清晨4时,农民就开始张罗着做饭,为了让他们贴心的干部吃饱饭上路。干部就要离开了,一位大娘煮一篮鸡蛋送来,干部一再推辞,老大娘急了,将鸡蛋往干部怀里一塞就跑。副县长魏江萍说:"拿着群众给的鸡蛋,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担子更重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余庆农村,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村寨里,远程教育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校,兰球场,

台球桌,令人目不暇接;进家入户,见到的是电视、音响、电话,猪牛满圈,鸡鸭成群,沼气、摩托、小四轮,这里的农民过着平静而殷实的生活。

  "有女不嫁罗家坡,爬上山顶打哆嗦。遍地都是干沙地,井水不够一家喝"的顺口溜,是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往昔荒凉的写照。如今,人们用"山顶松柏杉,田里稻麦瓜。山腰经果林,园内猪鸡鸭"来赞美山村的富饶美丽。周修平是改变罗家坡面貌的能人,他自费到重庆等地学习柑橘栽培技术,带领乡亲在干沙地里培植出色鲜味美的红金橘。周修平说,荒山绿了,井水清了,180多亩橘园,每户年均收入2万元。

  这里的农民学习蔚然成风。县乡每年对农民开展党的知识、

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培训不少于40个课时,参训率达85%。大部分村都建有图书室,8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卫生知识及2种-3种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许多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并获得了"绿色证书"。科技引导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去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472元,人均占有粮食900公斤,居全省第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