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任鸿隽与白话文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7:27 时代信报

  白话文运动萌芽

  1914年12月25日,圣诞节,学校放假,当地同学都回家了,学校里只剩下一些留学生,百无聊赖。当时正在 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胡适“煮茶相邀”,请同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和杨杏佛一起,三人在大学校园内,畅谈故国文化 ,并联句七言古诗一首。

  任尔宁认为,这应该是白话文运动的萌芽。他从一个塑料袋子内取出一本封面已经开始剥落的手稿,这是任鸿隽先生 遗留下来的一本手写随笔集,本子内页有红色竖格,任鸿隽用小楷记录了一个时期自己的生活,字体工整隽秀,从书法可以判 断,任鸿隽国学基础雄厚。

  其中对康奈尔大学校园内这段友谊有详细记载,“癸丑耶诞假中同学尽归,独居无聊,胡君适之煮茶相邀,与杨君杏 佛三人联句七言古诗一首。”集子中记录了当时三人联句的古诗,不外乎是对当时环境和心情的描写。

  对于这次三人的相聚,任鸿隽还作诗一首,“孤客独无聊,无聊哪可渡,良朋勋见召,烹茶细论文,聊以永今朝。”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三人讨论的内容和中国文学有关。

  之后,胡适以白话文作诗一首回应这次联句游戏,诗的内容为描写这一天的情形。这首诗收录在胡适的第一本白话文 集《尝试集》中,其中开始的几句是:往岁初冬雪载涂,今年圣诞始大雪。天工有意弄奇诡,积久迸发势益烈。夜深飞雪始扣 窗,侵晨积絮可及膝。

  白话、文言之争

  1916年夏天,任鸿隽与杨杏佛、梅迪生等三人正在伊萨卡度暑假,这时,他们接到了远在纽约的胡适写来的一首 白话诗,当时,几个朋友中就分成了三大阵营,胡适当然是白话文的坚决拥护者,否定文言文;梅迪生断言否定白话诗;而任 鸿隽则介乎两者之间,“承认白话文有用处,但不承认白话文外无文学。”之后,几个朋友提出了很多为难胡适的问题,一场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论争,由此展开。

  历史上,任鸿隽常因在白话文运动中与胡适的辩论,而被看作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保守人物。然而,在任尔宁先生出示 的任鸿隽的《五十自述》里,任鸿隽本人回忆起那段“公案”却是另一种说法。

  “所谓文学改革之白话运动是也,此事之起源,盖由1916年夏间与梅迪生、杨杏佛两君在伊萨卡歇夏,胡君时已 在纽约,时以白话诗相示,余等则故作反对之辞以难之,于是所谓文言白话之争以起。平心而论,当时吾等三人须同立于反对 白话之战线上,而立场殊不尽同。”可见,所谓的反对之辞,实际上是为了引起争论而故意为之。

  第一篇白话散文

  正当胡适、任鸿隽、梅迪生等人为白话文、文言文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之时,陈衡哲突然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公开发 表了白话散文《一日》,比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早一年。当时胡适就惊呼:当我们还在讨论时,陈衡哲就已经实践 了!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那么,《一日》就应该算中国的第一篇白话文散文,也是中国最早 公开发表的白话文。

  而当时《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编,正是任鸿隽,社址就在任鸿隽的寝室里。虽然当时任鸿隽和陈衡哲尚未结成夫妻, 但两人交往甚密。可见,《一日》的公开发表,与任鸿隽的支持密不可分。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抨击了“任鸿隽阻碍白话文 运动”之说,相反,他对白话文是大力支持的。

  -相关链接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白话文学是文学的正宗,全面否定文言文 ,拉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序幕。这一主张得到《新青年》创办者陈独秀的响应,1918年1月,《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

  众所周知,白话文运动结束了几千年来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功不可没,同时 也成就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坚地位。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文学改良思想的成熟,与《科学》杂志的创办者任鸿 隽不无关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