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体制创新带来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9:06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12月6日电(记者段博储国强)5年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同所有的科研院所一样,科研人员只埋头搞科研,觉得市场是企业的事,离自己还比较远;但是,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后,他们不断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目前,西北有色院已发展成为我国稀有金属研究基地和技术开发中心,院净资产也从1亿元增加到2.6亿元,国有资产增值达118%。

  1999年转制之初,西北有色院也一度为今后研究院将走向何方,如何重新定位而展开讨论。最终他们认为,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重点在“科技”而非“企业”,否则就与一般的企业没有区别,既没有特色,也没有竞争力,科研单位应该发挥其科研成果的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率。

  西北有色院过去沉淀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体制不顺,这些成果多数只停留在论文里。转制为企业后,研究院主动研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趋势,重点瞄准超导材料、钛及钛合金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这三大领域。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及产权多元化改造,研究院先后建立了西部金属材料公司、西部超导公司和西部钛业公司。在这三大公司的改制中,使研究院沉淀了30多年的科技成果被市场认可。经评估,实现科研成果无形资产入股达5000万元,其中,40%的无形资产量化与为科技成果作出直接贡献的主要科技人员,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这些项目大多为科研成果及技术入股,在项目建设中研究院特别注重资本运作,通过以往建立的合作关系广泛融资。由于项目具有先进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前景,从而引来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关注,这三项产业共吸引外来投资1.8亿元,获得银行贷款近4亿元,确保了产业项目的建设,也丰富了股本结构,规范了企业运行机制。

  2000年,西部金属材料公司注册资本仅6800万元,到2004年已达到2.95亿元,四年翻了两番多,从而有效地带动了研究院的产业发展。2003年初成立的西部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2亿元,成为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4年上半年成立的西部钛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4亿元,项目投产后将建成年产5000吨钛材的国内一流的钛制品产业化基地。

  除了发展大产业、大项目外,西北有色院也兴建了一批技术成熟、发展前景好的小项目。这些小项目由于专业技术性强,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科技人员手中,针对这一特点,研究院积极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通过研究院、公司高管人员和主要技术与管理骨干以及普通职工共同出资的方式,进行公司化改制,先后成立了西安华泰公司、泰金公司、赛特公司、凯立公司和宝德公司等,这种公司化改制使管理层、骨干、职工与研究院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调动了职工参与改革改制的积极性,形成了研究院、公司、职工三赢的良好局面。改制前,有的公司年产值仅为两、三百万元,改制后两年,产值便超过了千万元,平均回报每股超过0.3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研究院先后承办了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和国际钛工业博览会,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钛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全国“十一五”首批科研配套项目申报中,西北有色院申报成功率达到50%。截至今年10月底,院集团完成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5%以上;科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60%以上。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奚正平认为,“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关键是体制创新解放了生产力,给科技人员带来了活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