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启 魏源 苏曼殊 长眠吉庆山 西湖文化名人墓正式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1:50 都市快报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一代才子苏曼殊的传世名诗,他1918年5月离世,当时由南社社友柳亚子等人集资葬于西湖西泠桥畔,与才女苏小小、冯小青比邻而居。

  但后来,苏墓被迁往郊外,具体何处,世人多不知,著名杭州作家王旭烽就在《西湖新梦寻》中遗憾地说“(苏墓)现在难觅踪影”。

  其实,苏曼殊的墓仍在西湖边,只是不为人知。吉庆山隧道旁有个马坡岭,岭上近两天刚刚修了一座“西湖文化名人墓地”,里面就包括了苏曼殊。

  一块长眠的还有6位大名鼎鼎的西湖文化名人,他们是: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和杭州高级中学、杭四中的前身“养正书塾”的创始人林启;现惠兴中学、杭十一中的创始人惠兴女士;秋瑾挚友、同盟会会员徐自华、徐蕴华姐妹,她俩曾冒着生命危险为秋瑾在西泠桥畔筑墓;徐蕴华的丈夫、革命志士、著名南社诗人林寒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国图志》作者魏源。

  他们的墓原来都在孤山,40年前,在清理西湖风景区墓葬时,迁葬到吉庆山。当时每座墓前都有碑,后来毁于“文革”,加上风雨沧桑,一度无法辨认,有的墓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小土堆,有的则完全湮没。

  热心杭州文保事业的市民丁云川,为此写信给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不应该让这些曾在西湖上留下过痕迹的文化名人,无声无息地消失”,并提议把7位名人墓统一修成“西湖文化名人墓”。

  他的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2月5日,西湖文化名人墓竣工开放,它将成为西湖风景区中的又一处重要人文景点。(记者陈奕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