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谋划新蓝图建设新农村 访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8:3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科学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海东地区上下热切关注的课题。在11月下旬举行的海东地区地、县、乡三级领导参加的“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一五’发展研讨会”上,青海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共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

  记者:海东是我省农业人口、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基于这样的现实,立足于
广大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们来说,是否应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王小青: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加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海东地区农业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8%,目前,全区尚有5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8万。为此,在下一个五年中,海东地区主要实施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建设,以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和谐海东建设。

  记者:海东地区人口数量大,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口继续生活在农村,那么,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如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小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个城镇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农村综合发展的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结合海东实际,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房舍、新环境、新设施、新农民、新风尚”。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实现“八个一”的目标,即: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支柱产业、一条通畅的公路、一套完备的信息网络、一套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过硬的村级班子、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

  记者: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王小青: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做强油料、马铃薯两大优势产业和蚕豆、循化辣椒、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食用菌和制种六个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二是要抓住全国城镇化加快的时机,进一步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一方面壮大劳务经济,使海东农民融入全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另一方面按照省委关于建设青海东部经济区的规划,充分依托西宁、兰州两大城市,沿湟水、黄河,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吸纳农业人口。三是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把海东建成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建材工业基地,以马铃薯、油料、肉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以硅铁、铝、镁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基地,以黄河、大通河流域为主的水电能源基地,以煤焦化园为主的有机化工基地。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8.6%提高到41.3%。四是全力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技能工20万人;培养好农民经纪人;争取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还要抓好职业技术教育。五是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全区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85%。全区以县为单位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六是继续实施扶贫开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少数民族扶贫开发项目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异地开发扶贫力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五保户供养、特困户定期救济、大病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制度。七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记者/洛 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