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9:08 石家庄日报

  (2005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石家庄市委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十五”时期奠定了良好的前进基础。“十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快又好。经济增长整体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规模,重点建设成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建设和管理实现新跨越,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狠抓六项重点工作,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较好把握了宏观调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发展热情更加高涨,各方面工作都焕发出了新生机。

  回顾“十五”时期的发展,我们有以下重要启示: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民生,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始终坚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强力攻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改革稳定相统一,正确处理三者关系。这是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继续前进的重要指南。

  (2)“十一五”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环境。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全面升级,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新一轮结构调整促动“南资北移”,为我们加快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人才、信息等诸多优势,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加快,利用外部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进一步稳固,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必须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突出问题。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县域经济不够发达,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改革总体进程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优,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是障碍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精心谋划,趋利避害,力争在“十一五”发展中赢得主动,为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用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这一时期实现“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好基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充分认识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性,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基本市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合理制定导向性、预期性、约束性目标。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集中广大干部群众智慧,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规划真正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进军号角,成为我市更快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

  (5)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提高上,体现在创造更多平等发展机会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任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状况,实现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机制体制障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坚持以产业聚集活跃经济全局。谋划实施战略性支撑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延伸拓宽产业产品链条。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形成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聚集、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市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6)“十一五”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以上(按2000年价格计算)。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加快城镇化进程,“十一五”末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之内。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

  (7)构筑战略支撑产业体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快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后续支撑产业及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建设大项目,培育大基地,形成大产业,构筑支撑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产业体系。

  (8)提升扩张医药、纺织服装产业。医药、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最具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传统产业,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要以构建药品加工制造基地、中药材生产供应基地、药品科研教育基地、药品会展交流中心为目标,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推进企业重组,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按照“大规模、高档次、新技术、外向型”的产业定位,瞄准纤维纺纱织造、服饰面料印染、纺织面料功能整理、绿色环保产品生产等四大关键技术,全面改造和提升纺织工业,建设石家庄纺织工业区、纺织服装产业研发中心和服装产业园,形成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

  (9)着力培育后续支撑产业。培育后续支撑产业是完善我市主导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着力抓好以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电源、天然气为重点的能源产业,以乳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通用飞机和专特电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工业,以特种钢材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新型干法水泥为重点的建材工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10)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支持重点的原则,重点发展生物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抓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与支柱产业、大工业相配套的设计、研发产业。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发挥信息产业的突破性带动作用,加快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1)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发展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信息资讯、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和引进服务业管理人才。加快构建与华北重要商埠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12)夯实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动能源、水利、交通、通讯、环保、生态和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快能源产业建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广天然气、乙醇汽油等清洁能源。建设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城区路网主骨架,完成石太、京石高速铁路、石张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建设,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内陆港和航空港功能,建成京津冀都市圈陆路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构筑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三大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南水北调、城市应急供水、污水处理、滹沱河流域生态开发项目,确保经济建设和环境安全。

  (13)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是构建全市战略支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主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各县(市)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工程,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服务,谋划实施强县项目,推进重点工业小区建设,提高特色产业集聚度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争取有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和全省强县行列。

  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节能意识,集约利用土地,严格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战略产业格局。

  (15)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培养农业循环产业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法制推进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体制,形成合理的资源比价关系,制止过度耗费资源和奢侈浪费行为。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低耗型服务业,支持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能源的技术开发及改造项目。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6)加强环境生态建设。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水环境、城市大气环境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工程,切实加强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系及小流域综合整治等生态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水源地保护等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有效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7)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激励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投资消费均衡拉动型”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预期风险和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商业服务网络,创造良好的市场流通环境。着力抓好农村消费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建立消费信用体系,完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引导居民更多的参与信贷消费。大力培育住房、文化、通讯、保健、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充分发挥城镇聚集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水平。鼓励城市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19)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北方特色农业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的地位,加强良种推广,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及特色果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长期稳定并逐步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和流转机制,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社改革。

  (21)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搞好村庄规划,加强农村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村村通油路,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成环省会文明生态圈。健全乡村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政府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引导农民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到2010年力争5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2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流动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逐步建立城市公共资源居民共享制度,保障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卫生医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权利。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2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引导干部群众更新发展观念,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24)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支持企业上市。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公司和大集团。积极稳妥地推进困难国有企业依法破产。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制度。

  (2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放宽市场准入,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以收购、兼并、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贷款比重,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技术、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各项服务。

  (26)稳步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部门预算,合理界定对事业单位供给范围。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以单一账户为基础、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深化商业银行改革,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金融机构改造,鼓励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管理和业务创新。

  (27)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社分开,提高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避免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行为。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实行行政审批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监督管理机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以培育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8)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壮大出口主体,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出口优势品牌,优化出口结构,逐步提高出口商品规模、质量和附加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能源、资源,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积极融入国际物流大循环。鼓励紧缺资源、先进技术进口。鼓励和支持企业健全贸易摩擦预警反应机制,增强应对和处置贸易争端的能力。

  (29)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利用外资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推进招商方式的转变,培育专业招商机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落实投资准入政策,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公司、优势企业(集团)、知名品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向我市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机构、分支机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外事侨务事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的国际知名度。

  (30)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建立健全协调协作机制,推进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速铁路公路和城际交通建设,建成京津冀都市圈第三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与京津城市间一小时互通。推进人才、技术、金融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在资源共享、产业对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挥我市在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化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技术、资金转移,努力扩大在京津市场的占有份额。

  (31)切实抓好开发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良村、鹿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创建新型工业园区,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能力。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规范园区管理和运作方式,积聚科技创新资源,增强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对新入园企业实行科技含量、投资强度控制制度。

  七、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3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体系规划,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逐步完善以市区为中心、以县级市和县城为骨干、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按照“1+4”组团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构筑环省会城镇密集区。支持一批条件好、实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率先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

  (33)提高省会建设水平。按照“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十年更大变化”的要求,强化城市设计,实施精品工程,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逐步建立城市建设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的投融资体制。继续抓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形成一批标志性、高品位的城市亮点。加快完善东南分区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建成省会新城区。实施统一规划、综合开发、连片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安排中小学和社区服务设施,加快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抓好大气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及综合利用工作,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和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塑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人居环境。

  (34)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探索用改革的办法加强城市管理的新路子。调动区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性,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运行机制。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明晰责任主体、强化属地管理、严格考核检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突出抓好沿街墙体整修、户外广告整治、违章建筑拆除等重点工作,解决环境脏乱差和交通拥堵等难点问题。倡导建立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争做文明市民、创建优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3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强化政府保障责任。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实用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成人教育,完善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和规范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教育投入机制。

  (36)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办好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注重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37)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评价、选拔、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九、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8)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并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机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行灵活就业,对特困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建立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待遇。加强劳动监察,规范劳动关系,促进妇女平等就业,严禁非法雇佣童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9)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资金筹集,提高统筹层次,改善管理服务。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范围,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全覆盖。全面建立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强医疗、教育、法律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推动公益事业社会化进程。办好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各界扶贫济困,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40)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力度,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挖掘历史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繁荣现代文化,创作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强文物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产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格局,扩大我市特色文化的知名度,推动特色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41)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疾病信息网络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规范医疗市场,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整合医疗资源,促进综合医院上水平、专科医院创特色、社区卫生机构广覆盖。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发展体育事业,引导体育消费,健全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普及和开展群众体育,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

  (42)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抓好矿山等高危行业的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及应急反应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十、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43)切实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准确分析和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提高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产业演进规律、技术进步规律、市场竞争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4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干事、创业、为民”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风气。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开展干部培训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监察和执法检查。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党员干部经受住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4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加强基层党政群组织、城乡自治组

  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权力公开运行,保障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做好普法工作。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4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培育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石家庄人文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搞好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市委号召,全市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