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新民周刊专栏:艾尔萨的裙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5:10 新民周刊

  艾尔萨的裙子

  这部小说之所以好看,恰恰是因为它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艾尔萨这样一个人物除了自身的魅力外,会给你带来“在场”的喜悦,好像你也是20年代西村艺术家中的一分子了。

  今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刚刚揭晓。长篇小说项得主是福尔曼(William T. Vollmann) 的
长达800页的巨著《欧洲中心》,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苏德边境的一系列故事。非虚构类创作的得主是琼·德恩(Joan Didion) 的《神奇思考的一年》,描述的是她近一年里接二连三的丧夫丧女的灾难。此外这个图书奖还设有少儿图书和诗歌类奖项。

  国家图书奖也是NBA 但是远没有全国篮联的决赛来得精彩,然而今年的图书奖引起了我的关注,是因为被提名人中有一个熟人,一个共事不少年的朋友。

  热内·斯坦基Rene Steinke 以她的长篇《Holy Skirts》 获得小说奖提名。这个题目该怎么翻译才好呢?“skirts” 已经有多重的意思,指的是女人的裙子,或者是女人,“holy” 起码有两重意思,可以译成神圣的,也可以当作一个感叹词,好像在说,“喝,瞧这人的裙子!”或者说“瞧这些女人!”热内小说里的第一章描写她的女主人公在柏林的街上走路,“她的步履很急,看上去好像是一条裙子一会停下来,一会又动了起来一样。”可见热内从第一页就有把一个女人和她的服饰等同了起来的意识。自始至终,小说主人公都以独特的服饰招摇过市,所谓独特,并不等同于漂亮,而是怪诞。比如在关键的一场戏中,她把一个汽车尾灯镶在裙子上,灯正好挂在屁股上,开关藏在口袋里。她穿着它去出席杜尚(Marcel Duchamp)的晚会,杜尚在惊诧之余,要求试验一下灯的开关。“她感到他的手指在她的胯骨上按了一下,之后找到了开关,整个屋子突然亮起了红光。”简单的一句话,极尽煽情之能事。

  小说的主人公不是等闲之辈。她的全称为Baroness Elsa von Freitag-Loringhoven 也就是说是个男爵夫人。这个艾尔萨(Elsa)是个真实人物。本来是出生在德国乡下的苦孩子,成年之后只身闯荡柏林,跻身于艺术家、诗人经常出没的酒吧等场所。一生嫁过三次,随第二个丈夫来到纽约后为之抛弃,之后认识了第三任丈夫——奥地利的破落贵族,此人嗜赌,所以艾尔萨与他离婚后除了一个贵族头衔外没有其他遗产。艾尔萨写诗,诗作曾经发表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文学刊物《小评论》(The Little Review)上,她因此与《小评论》的同性恋编辑西普(Jane Heap)关系很好。小说中《小评论》发表乔伊斯的小说而因有伤风化罪被禁,艾尔萨为之四处奔走,完全认同《小评论》的立场。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该算作历史小说,写的都是真人真事,艺术家如杜尚、曼瑞(Man Ray),诗人如庞德等都出现在这部小说里。时间是20世纪10到20年代间,地点是纽约的西村,虽然小说的第一部从柏林开始,描述艾尔萨的成长过程。

  这部小说之所以好看,恰恰是因为它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读到艾尔萨对于当红的女诗人、性解放的新女性代表米莱(Edna St.Vincent Millay)略带嘲讽的评论,“她的诗太美了点了”,你会会心一笑,完全理解像艾尔萨这样的波西米亚流浪汉是什么意思,不管这句话是不是真实的。艾尔萨这样一个人物除了自身的魅力外,会给你带来“在场”的喜悦,好像你也是20年代西村艺术家中的一分子了。

  现实中的艾尔萨大胆嚣张,不知羞耻,她曾经出现在杜尚和曼瑞的镜头前,允许杜尚把她的阴毛刮掉,并把全过程拍摄下来(这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小说里的她又很安静,除了写诗,很少具有宣言式的语言,好像是那个时代的心灵体验者,而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想来这样才对。一般认为所谓波西米亚精神就是打破一切陈规陋习,这虽然不错,但是艾尔萨并不是特立独行的唯一一人,比如她欣赏杜尚是有道理的,两个人都喜欢物质文化。艾尔萨刚到纽约来,就被街头的广告吸引住了。她于是写了一首完全由广告中的字眼拼凑起来的诗。另一个细节是她喜欢在脸上贴一张邮票,好像要像包裹一样把自己寄出去。这些不是和杜尚的名作“小便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吗?那个时代就是创新的时代,艾尔萨只需要参与和观察就够了。

  热内曾与我共事,喜欢美文,喜欢服装,喜欢逛旧货店。她的很多奇装异服都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还有就是她喜欢描写热烈而又安静的女性,第一部小说《火》,讲的是一个面如桃花、身体满是疮疤的习惯性纵火犯,仔细看来已有艾尔萨的影子了。(撰稿/沈 双)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