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患者总共花了近千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0:04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患者总共花了近千万(图)

  雄伟富丽的哈尔滨医科大附属二医院外科楼。哈尔滨患者翁文辉的病故被称为“最昂贵的死亡”,卫生部调查组认为,在患者家属550余万的花费中,存在着“过度治疗、过度开支”问题。然而,550万并非患者家属支付的全部。

  某专家出诊收费30万元

  最先报道此事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郭宇宽日前接受采访时称,“除了医院开的那些收费单,还有翁文辉在住院期间因为病重召集的专家会诊,一共用了将近1000万元。有次会诊,光是一个专家的出诊费就用了30万元。”

  自购药品的建议是否主要来自北京专家组?北京部分专家是否涉嫌违规“走穴”?哈医大党委书记姜洪池对记者说,在医治翁文辉的过程中,共有20多个北京专家先后往返100多人次,他们是否存在问题,在卫生部调查组调查期间,他不好就此表态。

  名医师“走穴”现象普遍

  长期以来,著名医师外出“走穴”(会诊)现象一直非常普遍,屡禁不止。按照规定,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记者在哈尔滨市物价局所办的哈尔滨价格信息网上了解到,哈尔滨市会诊收费的标准是:院际会诊每次200元(外埠400元)。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某专家为翁文辉一次会诊收费30万元属实,那么收费标准明显违规。目前还无法确认,部分北京专家是否未经所在医疗机构的允许,是否属于私自出诊、私自收费。

  专家组成员拒绝表态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医大二院)已经认识到,对患者翁文辉的会诊非常混乱。在医治翁文辉过程中,禁忌药“珍怡”的“使用”是患者家属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相关病历是伪造的。但哈医大有关领导认为,确实在征询北京专家组意见后,用了此药。

  就此,北京专家组成员陈惠德对记者说,他已经将会诊的情况向“有关医疗行政机构”作了汇报。专家组另一成员王辰则拒绝接受采访。

  主治医生传言已辞职

  哈医大附二院的医生私下告诉记者,王雪原因为举报医院管理混乱的情况,在哈医大附二院呆不下去,已经辞职到了北京。不过这一消息还未得到院方的确认。

  医学世家也要“任医宰割”

  “我是医学世家,可我仍然躲不过‘任医宰割’!”深圳退休人员任女士认为这起典型事件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老百姓最为关切的看病贵问题。

  任女士说,别说花500万元治病太个别了,可花100万元、200万元的例子多的是。58岁的任女士是个老病号,可现在她轻易不敢到医院看病了。“我的医保卡上一年只有1000多元钱医疗费,看一次病就用完了。今年年初我到医院看病,本来社区医生嘱咐我先做个小化验初步了解一下病情,医院的医生却要求我做1000元的膀胱镜检查。当时,一起看病的10多个人都做了这个检查,其中包括一名打工妹,她一个月才挣多少钱呀!”任女士认为,大处方、滥检查、拿回扣等医疗腐败现象盛行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职工曝光天价医院黑幕

  哈医大二院一内部职工告诉记者,在该院,私下里很多医生都向患者要钱,就连自己的职工就诊也要送红包。该职工称:“就拿骨科来说,平均一个手术收红包500元,一天三四个手术,万一再碰上个大款,给个2000元什么的,那就发了。”

  另有该院内部职工告诉记者,“这里什么都可以讲价,手术费用可以讲,药品价格也可以讲。差价有时在10倍左右。”该职工举例,有一个患者在该院做心脏搭桥手术,三次搭桥之后,给熟人大夫私下里塞了将近一万元的红包,结果原本按标价需10万元的手术费,缩减到一万元。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该院,红包的收法已有了“创新”。一位该院的职工解释,如果某医生要收患者甲的额外费用,就会让患者甲将其打到患者乙的私人账户上。然后,该医生再私下告诉患者乙,说是自己有一笔钱错打到对方的账户上了,要求对方返还。如此一来,红包便顺利到手。

  专家观点:医生看钱不看病

  “如果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正是由于市场化,我国的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4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直言。生活中,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样的经历,医生会问你“带了多少钱”,然后根据钱多少选择药物。或者问你报销不报销,报销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张“大单子”。公众对这个现象习以为常。郎咸平说:“当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医生不是问你有什么病,而是有没有保证金,可能各位觉得很正常,但是我不能理解。”(据《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