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患纠纷不断上升 江苏谋求建和谐医疗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0:45 龙虎网

  【龙虎网讯】近日,哈尔滨一医院为患者开出550万元天价药费的事情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关于医患关系、医德问题的争论再次白热化。昨天,江苏省卫生法学会、江苏省医学伦理学会、江苏省医学哲学学会联合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了“卫生改革与医疗维权”研讨会。江苏、上海相关权威学者与江苏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专家120余人与会,卫生改革、医患矛盾等再度成为焦点话题。

  不要片面追求择医自主权

  会上,专家都指出,当前,国内的医患关系已跌到了国外罕见、国内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谷,医患之间的诚信度大大降低。

  一方面,普通大众、社会舆论极力要求扩大患者就医的自主权、选择权,另一方面又“盯紧”医院和医生,用过高的期望值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使广大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难以放开手脚服务健康“大干一番”。

  专家指出,医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科学,其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医患之间基本的信任不可缺失,因此,有必要提醒人们,片面追求和宣传病人的自主权、选择权并无益处,患者和医生必须建立在充分信任、沟通的基础上科学选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单方面“自作主张”,只会使应该得到适当技术治疗的病人得不到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也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疗效。

  千万别把专家视为“商品”

  在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大量门诊病人中,像感冒发烧这样的常见病都占到了一半以上,而社区卫生院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医疗资源利用率不均,还造成了多种形式的浪费。而大医院很多专家出专家门诊一个上午要看三四十位病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卫生院就能解决的常见病,专家资源没有真正用在该用的地方,造成优质医疗资源被占用,专家不堪重负,而疑难杂症患者由于门诊病人太多难以及时得到顶级专家的诊治。

  专家提出,名专家作为有限的优质资源,其作用应用在重要之处,不同等级的医院和医生应各司其职,什么样的病应找什么样的医院和医生看要落到实处。千万不能把专家当成“商品”,认为自己有钱就不分轻重缓急都去找专家。

  城市大医院不宜盲目扩张

  会上,多位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专家对当前国内城市大医院恶性扩张提出了反对和批评。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会长、国内著名生命伦理学专家孙慕义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相当一部分城市医疗资源出现过剩,同城大医院恶性竞争,规模已经很大的医院仍然斥巨资搞扩建、买设备,而很多卫生院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有些城市的大医院硬件条件已经不亚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城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失衡。城市医院盲目扩张之风应当“刹车”。

  别让现代医学变成“防卫医学”

  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之后,国内的医生看病时在迫于“举证倒置”的法律压力下工作,受法律、体制、制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如今“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的医生们在行医时变得异常谨慎,否则辛苦了半天却成了患方纠缠的对象和“被告”。与会的专家不无忧虑地说,现代医学正在逐渐演变成“防卫医学”,如果再不改变目前的医疗现状,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维护都将受到极大的阻碍,让医生在治病的同时还要进行自我防卫的环境下救死扶伤,其后果不言而喻。

  “医法”结合防控医疗纠纷

  最新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医患纠纷上升幅度十分明显,仅南京地区医院每年发生大小医疗纠纷就多达2000多起。令人担忧和警惕的是,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不到1/10,90%以上的纠纷演变成了冲突事件,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医生对自己的职业环境不满意。

  如何有效预防医疗纠纷、正确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与会专家指出,采取医学与法学相结合的方法是当前预防、控制医疗纠纷和医院

维权的有效良策。

  卫生事业发展必须加快改革

  记者昨天还从研讨会上获悉,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严重不足等多种原因,使公共卫生单位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医院不得不考虑运行成本,导致一方面要求生存、求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来自患者和社会的多重压力。

  专家指出,必须加快建立我国的卫生母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公民及其他组织在维护公民健康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尽快扭转政府财政投入下降的趋势,改为确定的、足额的政府卫生费用正向投入;建立责、权、利明确的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的

医疗保险制度,防范医疗风险;严格医护人员培养、准入和教育,端正舆论导向,客观评价医患关系,让医学事业和医务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和谐中构建诚信、科学、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