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年完成造林64万亩 "绿色南京"构建石城生态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9:35 龙虎网

  【龙虎网讯】三年时间,南京完成成片造林64万亩,造林面积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全市有林地达到180.4万亩,比2002年净增50%;森林覆盖率增加6个百分点,达到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自2002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绿色南京”战略决策并付诸实施以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经营林业”的理念,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奋斗目标,石城生态网络已初见雏形。“绿色南京”建设,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科学规划 社会造林

  一石击起千层浪。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绿色南京”的战略决策后,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凡响,企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通市民也纷纷通过种植“纪念树”进行参与,金陵大地,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绿色南京建设构建了石城生态网络,形成了圈层式、放射状,“心、环、网、片”相交融,城林一体、路连林隔的城市生态格局。

  建设“绿色南京”,我市在布局上还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江宁区以绿色通道、洲滩防护林、新城区绿化为主;浦口区以苗木花卉林为主;六合区以杨树商品林、沿江及化工区防污卫生林为主;溧水、高淳县重点发展以“两梅(莓)”、笋用竹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雨花台区、栖霞区以生态景观林为主。

  不仅如此,我市造林绿化质量明显提高,林种结构趋向合理。造林实绩经省林业局检查验收,三年的造林面积核实率达到99%以上,造林合格率达到97%122上,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三年来,在稳定增加生态林总量的基础上,全市商品林的比例逐步提高,新增林地中,商品林与公益林的比例约为7:3。商品林中用材林占42%、苗木花卉基地占19%、经济林果占8%。公益林主要由绿色通道和江河湖防护林组成,约占生态公益林的31%。

  “绿色南京”每年带来生态效益10亿元

  “绿色南京”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也初步显现。“绿色南京”建设启动三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3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件大事之一,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年来,全市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约18亿元,增加农民直接收入约8亿元,每年带来的生态效益约10亿元。

  三年的实践证明,“绿色南京”建设,是一项市民受惠、农民得益、社会支持的民心工程。

  2006——2008年将再造林30万

  建设“绿色南京”,我市已正式启动第二个三年计划。为全面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我市将以建设“东部城市绿化中心”为目标,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为重点,计划2006—2008年平均每年新造林10万亩,新增林地30万亩,到2008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个百分点。通过坚持植树造林、科技兴林、创新强林,进一步强化生态功能、突出市场效益,构建“生态经济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林业和绿化新体系,以实现“绿色南京”新发展。

  建设“绿色南京”,今后我市将突出满足城市生态需求,依据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形态,以市域范围内片状块状森林为斑块,以高速通道防护林、滨江滨河绿带为连接廊道构建市域绿化主骨架,以城镇内部绿地系统为次骨架,并以楔形方式将外围绿色骨架与内部次骨架相连接,形成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经络全市、外楔于内的生态绿地系统,扎实打造“绿色南京”这张城市名片。

  我市将重点实施五大造林工程

  2006—2008年我市将按照“更高、更宽、更新”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思路,破解难题,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精心部署坚持三个结合——绿色南京建设与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一轮城乡建设相结合;与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相结合。

  在具体操作上,我市将着力控制四类绿线,突出五个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所谓控制四类绿线,就是指沿路、沿水等建设具有一定厚度的绿带,城市环状通道控制100—200米,放射状通道控制50—100米,沿江沿河沿湖控制50米建设防护景观林;丘陵地区高程30米以上、坡度6度以上土地发展商品林;整合各类资源,合理布局逐步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新城区、三城九镇、各类产业园区建设达到全市绿地规划控制目标。

  突出抓好五个重点——重点建设好新建高速通道;沿江沿河沿湖防护景观林;充分利用丘陵岗地资源发展高效林业产业;以城市城镇景观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环境工程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实施五大工程:分别是绿色通道工程、江河湖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森林资源安全工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