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户口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0:15 温州都市报

  

户口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户口簿。郑鹏摄

  

户口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

  今年10月1日,我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据此新政策,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农民,可变为“城里人”。曾几何时,户口是我们生命的证明,是身份的保障,它承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相比,要面对太多不同的待遇。也有人曾经为此抗争过,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在户口簿的背后,藏着许许多多故事———

  户口是生活的保障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拥有城镇户口就意味着享有粮油、副食品等一系列供应。没有城镇户口,就很难在城市生活,读书、工作,甚至结婚,都离不开户口。

  日前,曾经支边、对户口有过深切感受的张锦奎,向记者讲述了他那段“没有户口”的经历。

  1958年,全国开始建立户籍登记制度。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凭城镇户口簿能领到肉票、粮票、布票、副食品票、煤油票等等,可以保证日常生活。到了七十年代初,张锦奎去黑龙江支边,他的生活随即发生了改变。

  张锦奎支边的地方是黑龙江七台河的一个农村,他的户口也迁到那里,变成了农业户口。农村都是自给自足,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还是有吃的。由于农村非常闭塞、生活也很单调,趁过年回温州探亲时,张锦奎就留在温州不想去黑龙江了。“当时政府对户口查得很严,派出所经常三更半夜过来查户口。民警对照户口本,一查到这户人家多出一个人,就会把多出来的那个人叫过去谈话,一次、两次,我还可以编些留下来的理由,次数多了,自己都心虚了。”老张笑着说,他想要留在温州生活,但户口在黑龙江,又是农村的,他在温州不可能领取各种票证,生活没有保障,因此连觉也睡不安稳。

  张锦奎还记得,和他一起去支边的刘明回温后怎么也不愿意到农村去。每逢查户口,刘明就跑到山上去,因为学过美术,他就背着一个画夹,在山里转悠,为一些老人画像,来换点吃的。“虽然人在城市里,但没有城镇户口,就没有粮本,什么吃的也买不到。”回忆当初,老张仍不住地感慨。

   为户口假离婚

  因为享受到的待遇不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户口像一杆无形的标尺,划出“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也因此被人为地戴上了镣铐。一些恋爱中的男女因为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而分手的比比皆是。

  在永嘉某中学教书的吕先生是全家人的骄傲,因为他考上了温州师范学院后,跳出了“农门”,户口也随之由农业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可以享受国家粮油供应。吕先生参加工作后,和一名农村姑娘谈上了恋爱。可是这段恋情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对方是农业户口,娶了她很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娶个城镇户口的,每个月有粮票,不用干活都不怕饿着,多好!”吕家人的理由很能代表那时城镇户口的优越性。二十来年过去了,吕先生回想起当初的选择,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唉,都是户口害的。”

  更有人为了户口的问题,还制造了假离婚事件。

  那时,市民张先生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可是孩子的户口还没登记。按当时的政策,孩子只能跟随母亲的户口。因为张先生的妻子是农业户口,这就意味着孩子要登记成农业户口。为了让孩子落户城里,以后就业、婚姻方面少些顾虑,夫妻俩想到了离婚这个办法。只有离婚了,孩子判给父亲抚养,这样就能随父亲的户口登记了。“我们当时做得很像,离婚的时候,还瞒住了一些亲戚朋友。”张先生苦笑了一下。等他们复婚的时候,周围的亲友才明白他们是假离婚。

  从“农转非”到“非转农”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市政府尝试对户籍进行一些改革,推出了“绿卡”,即暂住户口。据鹿城公安分局治安二大队民警介绍,当时推行“绿卡”制度,是为了解决一些长住户口不在温州的人办不了产权证的问题,他们凭“绿卡”就可以办理房屋产权证。

  可是现在,许多当初因为土地被征用后或缴了几万元钱的城市增容费而转为城镇户口的村民,纷纷要求办“非转农”,因为农业户口可以享受村里许多福利待遇,而城镇的没有。

  虽然在温州市区生活了十几年,但温州奥尔康鞋楦公司董事长汤胜康还是农业户口。“我觉得农业户口好,虽然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户口不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各项票证,但我有土地,心里踏实多了。现在城镇户口还没有我们农业户口值钱。”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户籍科的侯科长明确表示,“非转农”是不能办理的,这是由于当初办理“农转非”的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相应的福利待遇,不能再享受“非转农”的福利待遇了。

  谷小民在鹿城区民政局从事婚姻登记审查工作已有十来年了,他印象较深刻的是,十几年前,结婚登记表上还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一项,而现在已经没有这一项了。这也反映了人们在婚姻选择上对户口观念已经很淡薄了。“现在有些城里人就是愿意找农村的呢。”他笑着说。

   实现城乡人口平等权利

  在严格的计划经济时代,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给都以户口性质为依据。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已是大势所趋。从每年大量的农民工流动,以及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情况来看,陈旧的户籍管理制度不仅失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

  温州大学(筹)政法学院社会学教研室老师徐旭东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户籍制度通过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限制农民进城的户口迁移政策,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改革以剥离附着在户口背后的各种利益,把隐藏在户口之后的劳动、人事、工资、物价、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诸多制度与户口脱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二元结构。

  鹿城公安分局治安二大队黄中旺告诉记者,户籍制度改革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实现户籍制度的“一元化”管理,“这涉及到很多工作,要在较短的时间协调好,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据悉,目前鹿城区在洪殿村对村民的户籍进行登记,统一登记城镇居民户口,就是一种改革试点。

  专家认为,商品粮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计划招工也已成为历史,原来户口所承担的一些职能逐渐剥离出去,而孩子入学、高考制度等还是同户口关系密切。但是,这些问题非户口本身所能解决,有赖于其他配套措施的统一协调。而户籍改革的制度取向,不是取消户籍登记管理,而是剔除附在户籍上的不合理制度,进一步剥离与户籍直接联系的福利,让户口只具有标志居住地的意义,实现城乡人口的平等权利。

  今天的年轻人怎样看待户口?

  78.5%%认为户口在自己的生活中依然或多或少地起着作用

  26.4%%认为户口最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

  80.4%%认为户口会对子女教育产生影响

  38.2%%认为户口对他们买房会有影响

  53.1%%认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

  39.8%%认为在大城市,有户口和没户口会被区别对待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调查范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ePanel会员调查系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1135名30岁以下青年的调查。林平编制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王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