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的腰包没鼓起来 城里人有点钱也不敢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0:45 汉网

  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的突出问题。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相对滞后。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而消费仅增长10.7%。

  农村市场遭遇“滑铁卢”

  由于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消费不足,近年来一个又一个产业在中国农村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在“拉动内需”刚成为主题的1998年,四川长虹宣布“全面进攻农村市场”。当时长虹当家人倪润峰说,中国农村家庭彩电普及已接近国际快速成长期,农村彩电两年内市场“肯定暴涨”。为此长虹收购了21英寸彩管国内总量的70%。结果是彩电业很快陷入至今不能自拔的供大于求局面。

  彩电业只是家电业的代表。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家电业陷入了城市市场日趋饱和,农村市场需求乏力,企业亏损面扩大的局面。

  “今年预计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左右,而石油价格上涨带动化肥、农用柴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5%至20%。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就要缩水30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徐小青研究员说。

  “彩电下过乡、洗衣机下过乡,今年空调也下乡了。”肖逸说,“只要农民腰包没鼓起来,农村这个最大市场始终只是潜在的。”

  百姓都说“手头紧”

  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观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经济的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揭示其发展规律。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我国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53.9,呈现持续走低趋势,去年降至改革开放25年来最低点。

  如果说农民没有多少钱可以消费,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有点钱也不敢敞开消费。

  48岁的倪维明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热水器维修工,他给记者检修热水器时说:“在保质期检修一次,客户不用交钱,公司给我发10元。过了保修期,客户要交20元,我和公司平分。今天多挣了几十元,可以多买几十斤大白菜!”他不是外地民工,一个月可以净挣1000多元,但一点也不敢花。“要给小孩攒钱上学。”

  不敢花钱不只是收入高低问题。张燕生作为京城里的局级干部,同样“不敢花钱”。这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坦言,凡是有后顾之忧的人,薪水不论多少,都不敢乱花,因为父母妻儿不一定都有稳定收入,医疗费用上涨、子女教育开支庞大以及养老制度改革不明朗。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对于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是家庭负担中最主要的部分。

  政府“会花钱”百姓才“敢花钱”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83亿元,同比多增加130亿元。

  2005年8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不能笼统说消费不足、储蓄过高。目前全社会储蓄确实高,但个人储蓄近年来变化并不明显。比普通居民消费不足更加厉害的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过高,该花的钱没有花、不肯花。”

  “政府储蓄过多的现象太多了: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有时甚至闲置,但还要发很多国债;外汇储备也是超速增长,这些都是政府储蓄。还有很多政府的投资支出,也是储蓄转化的。”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

  政府储蓄过多意味着公共消费不足,尤其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该花的钱没有花。工业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品一般由市场提供,公共消费品则由政府提供。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的公共消费是政府最主要支出,占GDP的比重大都在30%左右。而中国这一比例相当低,以提出“拉动内需”口号的1998年为例,这个数字为1.5%。

  张燕生说,消费拉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端”,“十一五”期间突出强调消费,表明中国改革开放正在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到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及汽车消费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可以预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加快释放被‘收藏’的消费能量。”

  (记者王立彬)

  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