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现代建筑已太过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8:49 外滩画报

  这是世界级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第三次到中国访问。他依然坚持自己在四十年前的观点: 建筑中要包含矛盾与复杂,他坚决反对“少就是多”,他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说,建筑师们应该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文/ 陆彦 李琴 图/ 小武

  在同济大学,本报记者见到了80高龄的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这位被誉为“将现代建筑从其自身中拯救出来”的建筑大师。

  早在1991 年,当文丘里获得著名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时,评选委员会就在颁奖词中写道:“与其他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一样,文丘里是辞藻优美的作家、不知疲倦的教师、20 世纪原创力最足的艺术家、思想深邃复杂的哲学家,同时是位作品丰富的建筑师。”

  应

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邀请,罗伯特·文丘里和他的妻子、同为著名建筑师的丹尼斯·S. 布朗(Dennis ScottBrown) 近日来中国讲学。11月27 日,夫妇两人结束在清华大学的访问来到上海。文丘里和75 岁的布朗在半个多小时的专访里谈锋甚健。这对建筑师夫妇清楚地阐述他们对建筑的理解,他们的生活,当然重要的还有他们来到上海的所感所想。

  “我喜欢品质丰富和含义模糊的建筑,而不要风格统一和清楚简单的建筑。我要自相矛盾的建筑,而甚于和谐纯朴的建筑”文丘里表示,虽然40 年过去了,他依然坚持自己当年提出的这个观点:“建筑师要和城市的复杂性打交道,建筑必须变得更有上下文。”1966 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在这本书中,文丘里首次表明了自己的上述建筑理念。现在,这本书已被誉为现代建筑的转折之作。

  建筑师要向流行文化学习

  似乎要强调自己的观点,文丘里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这句话“: 我惟一喜欢的东西就是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 而他的作品也大多体现了这样一种观念。

  文丘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设计的作品甚多,像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艾伦美术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改建,都是他为世人称道的作品。但其中最有名的当推他在费城为他的母亲瓦娜设计的住所—“母亲之家”。

  当记者问及著名的“母亲之家”的由来,文丘里娓娓道出了背后的故事:“1961年,我母亲见我的建筑师事务所生意寥落,心里非常着急。于是请我为她设计一幢新居,这就是‘母亲之家’。这幢房子除了餐厅、起居合一的厅和厨房以外,有一间母亲使用的双人卧室、一间我使用的单人卧室。在二楼另有一间我用的工作室。此外,各处都配备了极为简约的

卫生间。整个建筑规模不大、结构也非常简单,但是功能齐全,设计考虑比较全面,能够以一种充满温情的风格满足家庭的所有

  实际活动的需要。”

  “母亲住宅”是文丘里的第一个重要作品,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中一小节响亮的前奏。

  关于文丘里,另一个不可不提的事实是他坚决反对建筑中的一句名言:“少就是多。” 他认为“少就是光秃秃”。当记者请他稍作解释时,他说:“现代建筑已经变得太简单了。”文丘里认为普通市民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特别强调,赌城拉斯维加斯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造型,反映了市民的喜好。“建筑师要想同普通市民对话,就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他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

  “那么,您是否认为流行文化在建筑中占据很高的地位?”

  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坚定地回答说:“是的。”

  大师的标准是多元化

  对于文丘里,你不能简单地将他的理论和作品归类。当人们将他视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时,他却宣布自己是在实践“现代主义建筑”。

  文丘里坦承,在所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中,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对他的影响最大,这位芬兰建筑师的作品可以用许多方式去阐释。文丘里告诉记者,当他年轻时,衡量一位建筑大师的标准是作品的持久性和原创性。但等到他年纪渐长,他逐渐改变了想法:“现在我觉得建筑大师的力量与其说是在于其持久性,不如说在于他们的多元化。”

  1925 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文丘里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赢得了美国建筑研究院的奖学金前往罗马学习。1950 年代后期,他创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专业设计生涯。1991 年,文丘里获得了著名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文丘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然而他自己谈到这一点时却不置评论。面对记者的问题—“您认为您的理论影响大,还是您的作品影响大?”文丘里在沉吟片刻后给出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文丘里的妻子丹尼斯·S·布朗同样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建筑师、设计师和作家。这位比丈夫小5 岁的老人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建筑、城市设计和社会情况的关系上。

  这次是文丘里夫妇第三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在2002年,第二次是在2004年。谈起上海和上海的建筑,他们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外滩的建筑都很华丽。”文丘里反复强调。

  文丘里向记者表示,在经历漫长的设计和写作生涯后,他现在更愿意把精力重点放在设计作品上。布朗则补充说,他们这次来中国,应邀对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园空间的现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对大学校园空间中人的活动形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的意见。也许,这正是两位建筑大师与中国建筑界合作的开始。

  文丘里每次来到中国讲学,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欢迎。当天晚上,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演讲厅里人山人海,热烈程度不亚于追星。在这些将来的建筑师们的心里,文丘里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