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宁波残疾人工作者王延勤事迹感动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20:06 华夏爱心网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泰戈尔

  有一种英雄,他平凡得如路边的小草,生命的绿色被掩映在广袤的原野,正是他本真的绿色和是朴素的灿烂,给原野增添更多的生命原色。但是,他虽然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却没有看到自己绽放绚丽。

  但是,当被人惊异的发现,他绽放的比任何花朵都要美丽时,他却再也听不到掌声和赞誉。

  2005年初春,在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欢声笑语的背景里,一个普通人的名字成为一朵美丽的“英雄花“,绽放在成千上万名残疾人悲痛的心中,盛开在全宁波的市民感动的心中。仅仅3天的时间,一个含苞52年的花蕾就彻底开放;仅仅3天的时间,我们就记住了这朵“英雄花”的名字——王延勤。

  王延勤,一个顷刻间花香四溢的名字。

  王延勤,一个让宁波人无法忘怀的名字。

  王延勤,一个让所有人为之感动的名字。

  随后,王延勤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人。全国10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100多家网站,均在最佳版面、最好时段连续报道了王延勤的先进事迹。王延勤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宁波、杭州、金华等城市巡回报告期间,每一场都座无虚席,现场听众无不为之泪流满面。

  王延勤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他的慈祥乐善的风采已经镌刻在人道主义的旗帜上,他的奉献的精神已经烙印在老百姓的心中。

  为残疾人事业鞠躬尽瘁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2005年正月十二,年仅五十二岁的王延勤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他去世后,成百上千残疾人为他守灵三天三夜。生前他是一个从默默无闻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但在离世三天后却震撼了一座城市。他的事迹迅速传遍整个宁波市。因为他爱残疾人事业,用全身心的爱去爱他所服务的残疾人,因此会受到了残疾人的这样爱戴。

  因为朴素所以真实。他几乎没有一点矫饰。记录他的奉献历程,同样不需要任何修辞——白描才是最熨贴的方式。“要给别人多一点,对别人好一点,该得的待遇少一点”。王延勤生前就是用这样三个“一点”的包含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处世哲学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这样的情怀才真正能够潜移默化地启发人们的良知,启发人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王延勤虽然平平淡淡地走了,但却留下了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就像火焰一样燃烧,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王延勤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他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崇高思想同样能彪炳神州大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好那好不如群众说好。他去世后,有成千上万的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冒着寒风自发去为他这个普通的残联干部送行 ;宁波日报记者在王延勤去世的医院采访的几个小时里,几乎每一个残疾人都是流着泪向她们讲述王延勤的故事的。

  王延勤的先进事迹在宁波日报刊出后,迅速在这座城市市民中传播着。十万人在网上参与“我看王延勤”大讨论,上万个帖子表述对王延勤的感动,赞誉“王延勤是新时期奉献者的杰出典范,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活教材”。数以万计的点击,记录着普通百姓对这位普通残疾人工作者的深深感念,成千上万的帖子,表述着人民群众对“好人王延勤”的崇高敬意。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相继刊发王延勤的事迹,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随即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网友留言:“你的慈爱善举,你的点滴关爱,传递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温暖,您短暂而奉献的一生,为我们准备了丰厚的精神食粮!王延勤大写了人生,诠释了党员的先进性。”

  为人道主义事业燃烧自己

  52岁的人生虽不算长,然而王延勤却用自己的务实与奉献把生命带向了使命的最高端。王延勤没有惊天壮举,但我们却仿佛能够听到他对爱的呼唤,对善的呐喊。从王延勤心灵窗口中,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真情?什么是美好的人性?更让我们明白“人道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它也不是靠思想的灌输可以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情怀。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著名作家王旭烽在她采写王延勤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里向我们每个人提出这样的质疑———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缺失;我们究竟在王延勤身上找回了什么,以至于深深地沉浸在失而复得的感动之中。都说这个世界并非缺乏爱,而是彼此之间缺乏爱的交流。然而我们为什么缺乏爱的交流?我们为什么说不出那个爱字?因为我们听不到那个爱字。然而,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而王延勤为什么就听到了呢?难道缺乏爱的交流不也就是缺乏爱吗?这一切一切正是王延勤在人们心中定格成了永恒的回音。

  中国有8万名残疾人工作者。做残疾人工作,就是在从事一项文明进步事业。这项事业不仅为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更能够促进着社会的和谐,推动着文明进步,会把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王延勤把残疾人事业看作是神圣的,所以他为神圣的事业而能奉献全部。

  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王延勤的境界和胸襟,给人留下了永远的感念。不论是曾经与他并肩工作的同事,还是得到他帮助的残疾人,每一次讲述王延勤,都不得不尽力控制自己哽咽的嗓音和泪湿的双眼。

  王延勤虽然不是以战斗者的姿态倒下了,但他对残疾人工作的一腔热情,对有困难的别人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却让所有知道和了解他的人内心激荡不已。因此,谁又能否认王延勤是新时期人道主义战线的一名英雄战士呢?

  为弱势群体服务清廉朴素

  因感动而爱,因爱而感动,成了所有记者们在采访王延勤身边的人后共同心声。

  在王延勤遗体存放的三天中,每天都有上百名残疾人自发为他守灵,有近千名残疾人自发参加他的追悼会!在他的遗体前,一些残疾人常跪不起。“我们不能忘记您憨厚地向我们笑着,不能忘记您戴着遮阳帽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向我们驰来。”当残疾人代表董幼菊一字一泪地念这篇题为《永远的悲歌》的悼词时,现场每一个人都泪雨纷飞。在王延勤死后,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惦记他,这不是用权力和金钱能办到,只有向残疾人付出过全部的真情和爱心,才能收获这珍贵的回报! 这个被认为是社会最弱势群体,对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挚爱。这爱是如此的深厚如此的沉重,以致于让整个社会为之动容。

  他所服务的区有上万名残疾人,每个人都能讲一堆王延勤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让人感动:他带着残疾人参加运动会,把房间留给残疾人,自己光着膀子睡在连电扇也没有的会议室;冬雨夜,他爬上重残病人刘竹人家的屋顶,帮他盖雨棚;烈日下,他骑着自行车,多次往返协调,为小儿麻痹症患者崔娜琪入学奔走……他的破自行车,他的笔记本,他的通讯录。当记者们走进王延勤的家,走进他的办公室,每一次面对他的遗物,面对他的家人,面对他生前帮助过的人,记者们被极大

地震撼了。摄像机感动得颤抖了,话筒也有些哽咽了。被他的故事感动,好几次,宁波日报的记者与被采访者一起泪流满面。王延勤临终时对他妻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却是“我终于可以安心去见父母了,因为我没有忘记我是农民的儿子”。当他的同事从办公室里翻出他的遗物却是三十多本记载着需要帮助的困难残疾人通信录和残疾人工作笔记及他儿子的“城镇退役士兵双向选择表”和一个写有“外甥推荐材料”的信封。王延勤生前为残疾人就业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海曙区数以千计的残疾人是在他的关心下找到工作的,但他的儿子和外甥的推荐材料,却在他的办公室里沉睡了整整两年!

  王延勤的经历就像一块比雨花石更美的鹅卵石,它上面非常不经意地刻满了仁爱、善心、无私的天然花纹,这些花纹昭示着他在必要的时候必会绽放光彩,在他的生命弥留之际想的还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可爱牵挂的残疾人。

  王延勤之所以让我们感动,除了他那奉献无悔,满腔爱心和真情外,更是因为他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构架和描绘了一种崭新的社会道德体系,折射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在人道主义价值观普及过程中,他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和心灵的烛光,营造了一种残健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为人道主义事业献身的战士。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延勤是一个样板,一个典范。一个为“爱”为“善“执着追求牺牲自己一切让人无法不钦佩的样板,一个燃尽自己、传递人性温暖的典范。

  王延勤,因他的使命、因他的奉献、因为他对无助者的温暖搀扶,因他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全中国。

  华夏爱心网 宋体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