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翔安火炬园挖出明代“三室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0:00 东南早报

  内埋有铁丝制造的小凳子和小床架

  早报讯(记者林泽贵文/图)在厦门翔安区郑坂村赤山尾一带火炬园的施工现场,近日发现了一座明崇祯年代的“三室墓”。昨天上午,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这个“三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昨日上午10时许,当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人员来到施工现场时,现场围有一些郑氏村民。当时,“三室墓”的墓碑早已不见,靠西边的一个墓穴也已被挖开,墓穴里只剩两块红砖。

  据其中一位名叫郑湖交的78岁老人介绍,此“三室墓”中间墓穴的墓主应该是他们郑氏的祖先,旁边两个墓穴埋葬的应该是这个祖先的两个妻子。据他称,小时候曾听祖辈提起在赤山尾上有这样一座墓,但此前该座墓因为土改而被埋地下,族人一直找不到祖墓位置,因此从未有族人前往祭祀。在场的其他郑氏村民也都认为“三室墓”下埋葬的是他们的祖先。

  11时左右,考古人员开始对剩余的两个墓穴进行挖掘。由于这两个墓穴的外围都是用特别硬的三合土筑成,现场人员只好用推土机进行挖掘。大约过了15分钟,中间墓穴露出一个口,只见棺材依然保存得比较完整,棺木表面的红漆仍很鲜艳,而墓室周围的墓砖看起来跟新的差不多。当棺木被打开后,现场人员惊讶地发现,墓主的整个骨架依然很完整,而且仍留有完整的头发。甚至连用来网住头发的纱网帽仍完好无缺。

  考古人员在发掘中发现,三个墓穴中,左右两个墓穴基本上已经腐朽得只剩下铜镜、梳子以及文房四宝,考古人员从这些随葬品推测该墓主应是男性,而且也是一个读书人。墓穴中还发现了两个小瓷罐和一些明万历年间的铜板。据考古工作者郑东介绍,那两个小瓷罐是用来“敬奉”的,早期的墓葬一般用比较大的坛罐来装一些粮食,以备墓主阴间享用。

  考古人员在中间墓穴里没有找到墓志铭,就把寻找墓志铭的希望寄托在最后一个墓穴的挖掘上。但随着最后一个墓穴的挖掘,大家都失望了,因为该墓穴除了一些已经腐烂的骨头以及两个瓷罐,几乎没有找到什么东西。

  后来,考古人员干脆让推土机把墓座前方的土挖干净,结果让大家喜出望外,墓志铭被放在墓碑与棺木之间的一个小坑里,而且墓碑上的小楷字非常清晰。由于时间已晚,考古人员无法及时认真地研究墓志铭上文字的全部含义,目前只知道墓主人是明崇祯十七年入葬的,墓志铭是他一位身为进士的侄子写的,而且生前似乎与许多官场名人有来往。

  最让大家尤其是现场所有郑氏村民感到意外的是,根据墓志铭上的记载,墓主人姓林,并非传说中的郑氏祖先。另外,考古人员在墓志铭的前面居然发现一些用铁丝制造的小凳子、小床架。据称,这样的陪葬品在厦门其他墓葬中还比较少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