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帮帮我的父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0:52 石狮日报

  新华社上海12月9日电19岁的刘霆、22岁的顾欣,中国两个独生子的孝心故事,正在被中国各大报刊和网站反复转载。

  刘霆是浙江林学院一年级学生,与别的大学生不同的是,他不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而是在校外租下一间小屋与罹患尿毒症的母亲同住。刘霆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母亲。他说:“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我自然要力所能及地回报。”

  同样,家住北京的顾欣刚刚大学毕业,但年轻的生命被白血病剥夺。病重之际,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网上发表了一封“绝笔信”,让人潸然泪下。信中说:“父母为了我辛苦了一辈子,我不舍得就这么离开,我还要为他们尽孝道,我还要赡养他们……我感恩于父母,心里反复,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

  在刘霆所在的学校,他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故事人人皆知。一个同学说:好久没感动得流泪了,没想到这样的事就在自己身边。

  而顾欣在网上发表“绝笔信”后,点击率已有5万多次,一个网友留言说:“珍惜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父母,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让人间多一点温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被称为“抱”大的一代,当他们长大成人走入社会,常常被指斥为不懂亲情、不知孝道。一位中国母亲曾经抱怨:“自从我的孩子上了大学,给家里写的信,没有一封不是要钱的。”本学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一次“亲情调查”显示,对“在家吃饭时,你是否会给父母盛饭”的问题,有44.93%的学生回答“否”;至于“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你是否会主动给他们揉揉肩或捶背?”6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也是“否”。

  这个调查还显示,有10%以上的学生连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至于和父母的最后一次拥抱,有近60%的学生回答“不记得了”。

  一些专家认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单单对学生学业抱有极高期望,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刘霆是个难得的好学生,他没有因为生活重压而失去善良本质。”学校领导说。刘霆依靠勤工俭学的收入来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替大学食堂打扫卫生,除了有收入外,每日三餐是免费。他把免费饭菜留下一半,带回去给卧病在床的妈妈吃。

  为了节省费用,这个19岁的大学生还学会了如何打针、量血压和电疗。天气好的时候,他会背着母亲到楼下晒太阳。

  刘霆与顾欣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刘霆就学的浙江临安,刊登他的感人故事的报纸甚至被抢购一空,不少人一买就是好几份,说是回去教育孩子的。

  顾欣去世后,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他的父母。在短短几小时内,网友的捐款就达到2万多元人民币。顾欣的同学自制了一张爱心卡送给两位老人,上面写着:“有我们在,你们将不会孤单。”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孙抱弘说,“一些青少年缺少感恩和尽孝的心,根源不在于他们个人,而在于整个教育和社会环境。”

  这位专家表示,事实上,延续几千前的历史传统是无法割断的,感恩和孝道作为其中伦理道德的核心因素,更是深深扎根在中国人心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