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2:50 舜网-济南日报

  市中区尹家堂村的张宪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磨豆腐的这手绝活还真派上了用场:短短十年间,小小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了占地近50亩的豆制品加工基地。看着自己加工的豆制品进了济南的大超市,张宪凤从心里偷着乐——要不是当初村支书谢庆宝给自己鼓劲儿,怎么能找到这么一条致富的捷径呢?

  “尹家堂不富,我就没脸干这个‘村官儿’”

  “尹家堂穷,是历史造成的,只能说明过去。组织上让我当村支书,是对我的信任。尹家堂不富,我谢庆宝就没脸干这个‘村官儿’!”说这话时,40岁的谢庆宝毅然决定舍弃自己经营多年的钢材贸易公司,回到家乡尹家堂当“村官儿”。

  前些年,尹家堂村先后办了几家企业,但都因管理不善,陷入困境,不但经济没搞上去,还给村里留下了很多问题和矛盾。1995年5月的一天,老支书找到谢庆宝,请他回村任支部书记。当时,谢庆宝正经营着一个钢材贸易公司,一年净挣五六十万元,算算村支部书记那90块钱的月工资和没完没了的操心费力,谢庆宝的亲戚朋友一个劲儿地直摇头。没过多久,区里的老领导又找上门来,真诚的邀请让谢庆宝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回村吧,就得舍弃自己前景广阔的企业;不回村吧,从小在村里长大,乡亲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更应该为大家尽点儿力。不能再让尹家堂这样穷下去了。”谢庆宝当即拍板:回村任职,公司解散。

  谢庆宝要回村任支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种议论扑面而来。同事不理解:公司正在发展的大好时机,眼见着一年进账几十万,干嘛去当这个村支书呢?朋友看不懂: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放着红红火火的生意不做,偏要回村干这个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差使。就连家里人也沉不住气了:“自个儿的买卖不好好干,当个小小的村支书,无名无利图个啥?”

  是啊,图个啥呢?其中究竟只有谢庆宝心里最清楚:生在尹家堂,长在尹家堂,一个人富了不叫富,全村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打下济南豆制品销售“半壁江山”

  说来容易做来难。上任伊始,谢庆宝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情况,随后又带人到胶东考察学习。回来一比较,同样一亩地,村里的收入和人家差得远呢。经过几次党员干部会和群众大会,尹家堂发展的大方向终于定了盘子:必须走农、工、商共同发展的路子。

  豆制品加工在尹家堂算是个传统项目,可二三十年来一直没能摆脱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不但市场小,还因为排污等问题给村里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引发过不少邻里矛盾。谢庆宝反复思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立足本村的区位优势和传统项目,集中实施“东居西工”工程。村东以居住为主,村西则要建立一个豆制品加工基地,形成集约化生产,把豆腐做大。

  说干就干。谢庆宝和村“两委”决定,豆制品加工基地由村里出资兴建,不让村民花一分钱。当时村里拿不出那么多钱,谢庆宝干脆自己先垫付上。

  兴建基地的那些日子,谢庆宝简直就像拼了命一样地工作着: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跑出去筹资金,买材料;傍晚星星出来了,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走……不久,一个通水、通电、通路的豆制品加工基地初步建成,不少群众也跃跃欲试。可是,要让习惯了锨把锄头的庄户人出去闯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谢庆宝心里清楚:若要让“心动”变成“行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让群众亲眼看到实惠才行。

  村民张宪凤从1988年开始搞豆制品加工,练就了一身叫绝的技术,她一直打算搞豆制品深加工,可就是因为场地问题解决不了,多年未能如愿。谢庆宝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她听取意见,经村“两委”商议,村里决定为她提供15亩场地,还忙里忙外地帮她一起开拓市场,一个月下来,张宪凤就比以前多收入1万多块钱。

  村里的群众看到张宪凤一下子“发”了,都赶忙报名往基地搬迁。时机成熟,谢庆宝果断调整了土地,被尹家堂人津津乐道的“东居西工”工程渐渐发挥作用了。现如今,在这个基地从事豆制品加工业的就有40多户,基地规模发展到近50亩,原来的手工作坊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产品品种多达20余个。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济南市豆制品销售的“半壁江山”攥在了尹家堂村人的手里。去年,全村总产值已突破2亿元,纯收入超过千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6200元,尹家堂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福利和养老金该发,

  但要留出发展的资金”

  尹家堂曾经有“三大乱”:电费难收,乱搭乱建,村办企业管理混乱。尽管谢庆宝挨家挨户做工作,可群众却并不领情。

  辗转反侧中,谢庆宝悟出了一个道理:别看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村支书,只有我这只“头雁”对自己要求高了,行得正了,才能在百姓中间赢得信任。于是,他给自己约法三章:要为群众办实事,要以身作则,要不怕吃亏。凡是村里决策的事项,他都坚持先召开村“两委”会,后召开党委会,再开群众大会。谢庆宝实打实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举动让群众的心里暖乎乎的,没出3个月,电费难收、乱搭乱建、企业不交承包费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几年,周围一些发展快的村都给村民分钱,尹家堂也嚷嚷了一阵子,可谢庆宝却说:“福利、养老金、救济该发就发,但把集体的钱一次分光不行,我们要留出发展的资金。”在他的鼓励下,党员干部齐上阵,通过各种渠道招商引资。如今,注册资金1000万的北方物业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的天泰混凝土有限公司都纷纷落户在尹家堂。

  村子富裕了,群众也享福了。尹家堂不仅建起了托儿所,凡是考上大学的孩子,村里还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励。最让大伙儿满意的是他们的福利待遇:从出生到18岁、从18岁到50岁、从50岁到60岁,分别从100元到300元3个档次,按月发放,村里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

  (本报记者 咸春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