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4:04 山西日报

  即将到来的2006年,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

  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记者调查发现,人们最关心三个实际问题: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防止出现形式主义?

  钱往哪里投?

  农民有“三盼”和“三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很显然,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府给农民什么,而是农民需要什么”,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如是说。

  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折射出农民期盼的程度。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全国农业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左右。“软设施”的比例同样令人忧心。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蒋相忠是山东临沂市砚台岭村党支部书记,他对记者说:“搞新农村建设,农民有三盼,一盼收入增加,二盼环境改善,三盼民主管理。同时农民也有三怕,一怕敛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

  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钱就应投到哪里,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钱从哪里来?

  “输血”和“造血”并重

  经专家测算,仅农村基础设施,包括自来水、沼气、道路硬化等,全国都搞起来,大概需要4万亿元。“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县乡财政出现大幅缺口。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减少的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93亿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显示财政分配体制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权威人士认为,不能苛求中央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地方财政同样应负起责任。同时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机制如何创新?

  突破农村改革“深水区”

  近年来通过取消农业税费,中国跳出了农民负担越减越重的“黄宗羲定律”。但由于农资涨价等原因,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村面临突破“深水区”、再次改革的压力。

  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

  一些专家认为,我们现在搞项目,大都是由中央给项目给钱,由基层政府配套和落实。这种组织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推动,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出现层层截留和挪用。有人呼吁,各地以GDP论英雄、以招商引资论政绩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急需改革。同时,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这是“后农业税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基本点。

  “

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人们期待,突破了一些体制和机制障碍的“十一五”,将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变得更加“鲜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相关链接:

  2005:“三农”凸显五大亮点

  一、粮食增产200多亿斤: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农民收入:在“多予少取放活”中增长;三、新农村建设:“三农”得到更大奖金支持;四、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农业效益;五、提高农产品质量:20多个省份开展质量安全监测。

  (据新华社电)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