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朱自清朗诵比赛抑扬顿挫中流淌着文化之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8:12 南京报业网

  □实习生吴顺娟金陵晚报记者张艳朱波

  【金陵晚报报道】

  经过缜密的准备工作,朱自清散文诗歌朗诵比赛的复赛昨日终于在秦淮区旅游局六楼的多功能厅拉开了帷幕。这次的选手是从初赛的270名选手中精选出的,个个堪称朗诵高手
,在经过又一周的准备后,他们无论是朗诵熟练程度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了极大提高。

  随身带配乐,走到哪朗诵到哪

  比较起初赛中“没有配乐、封闭式”的海选比赛方式,复赛赛场显得精致了一些。现场搭起了舞台、配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大幅照片的喷绘背景,场上也有了音响设备。此外,选手们面对的也不仅仅是评委,因为台下满满地坐了观众,这不能不说是给了选手一些心理压力,也确实有几位选手因此发挥有些失色。

  不过,昨日大多数进入复赛的选手们都以精心的准备让观众和评委们领略到朱自清散文之美。

  13号选手宿瑞明,一段《荷塘月色》的朗诵令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这与他选的一段配乐不无关系。为了与文章丝丝入扣,宿瑞明将两段音乐——《姑苏行》与《平湖秋月》,都是笛子曲——穿插着拼接在一起,听上去既天衣无缝,又配合了每一个字句的抑扬顿挫。宿瑞明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好曲子朗诵《荷塘月色》,这几天他一直便把曲子录在手机的MP3上,走到哪里就吟到哪里,片刻不曾停歇。也正是如此,朗诵起来几位评委给宿瑞明打了9.57分的高分。

  其实,每一位选手背后都有这样的故事,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马庆潭奶奶,昨天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不过她的心思可一点都没有比别人少,除了专门请学校的音乐老师为自己选配了一段《苗岭的早晨》作为背景音乐以外,马奶奶还为了对一句诗的理解请教了很多人。

  原来,进入复赛时,马奶奶准备念一首朱自清的诗《悼闻一多》,这是昨天她临时在扬州朱自清故居看到的,十分喜欢,便抄了下来。但是在练习的时候,马奶奶不太理解这段诗中第二句诗文的含义,她打了十多个电话请教了老师、同行甚至自己的晚辈。最后,由于大家对这篇诗文都比较生疏,马奶奶放弃了这篇文章改念了初赛时候的篇目。

  同一文章有不同的诠释

  选手们不仅是在展示自己的声音甜美读音正确,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向评委们展示了对朱自清散文的理解。也因此,不同的选手们朗诵同样的文章,感情色彩也就不一样。

  《匆匆》是朱自清流传极广的一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时机易逝”的主题,这篇文章同时被选进了中学课文。30名选手中,约有6名选手都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参赛作品,但是各自的味道不同。像9号选手苏颖,手持话筒,一篇《匆匆》朗诵得自然平静、缓缓如流水,听众们在优美的朗诵声中似乎听得到诗人意境般的思考意味;而05号的钓鱼台小学二年级学生高笑,虽然只有8岁,却抑扬顿挫、朗诵出了一篇颇有几分激昂的《匆匆》;03号王铧的《匆匆》,却听来低婉深沉,有些许哀怨。

  昨日的评委之一、秦淮区文化局副局长吴杰告诉记者:“我们觉得比赛的选手们都很投入,都不是简单地用声音去朗诵,而是用自己的感情来朗诵的,这是评委们很惊喜的地方……不同的人生经历或者认识角度不同,会使得同一篇文章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身就是文学和艺术的高雅的地方。”

  “他们能代表南京市民的文化欣赏水平!”评委们对于这一次南京读者们的高水平表现,表示了满意。

  从桨声灯影到烟雨瘦西湖,选手感受朱自清风骨

  本报朗诵比赛越来越精彩了,为了深刻体会爱国文人朱自清的情怀和文章意境,上周六,进入复赛的30名选手一起参加了本报的“朱自清之旅”——先船游秦淮河、再赴扬州参观朱自清故居、扬州瘦西湖……这看似简单的轻松游程,其实是一次特训内容:从这一刻开始,选手们要搜寻着秦淮河的文化遗迹,追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体验那年那月,秦淮河上的风月、扬州故居的往事以及这位爱国文人的风骨。

  秦淮河畔重读《桨声灯影》

  当游船从秦淮河上的一座座桥下穿行而过,两岸的房子紧紧夹着河水,过了文德桥,经过当年秦淮河两岸最繁盛的夫子庙,最后来到东水关公园,选手们试图体验82年前朱自清坐船慢慢悠悠荡漾在秦淮河上的感受,尽管两岸的建筑和游船早已改变,但秦淮河还是那条秦淮河。

  朱自清故居感受“清芬正气”

  而扬州的朱自清故居,则需要用选手们脚步去丈量:它藏身于闹市,一条长长旧旧的安乐巷,仅容两人并排走,所有选手们都要顺着矮矮的墙头、跟着曲折蜿蜒的小道,一步步地深入,才能抵达青砖黑瓦的老房子。这是一座典型的扬州小四合院,不大,三间两厢一照壁,青砖瓦房。摆设十分简朴,这就是朱自清1930年春以后居住13年之久的地方。

  在纪念馆,选手们跟着馆长的脚步,细细聆听着这位爱国文人、民主战士的生平故事,去感受他一生“清芬正气”。

  与朱自清嫡孙面对面

  在扬州,选手们见到了朱自清的嫡孙朱晓涛先生。朱晓涛的父亲就是《荷塘月色》里写到的“闰儿”——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朱晓涛告诉记者:祖父朱自清自称扬州人,自己的父亲也从小生长于扬州,因此对扬州感情深厚。今年年初,父亲为了能在扬州有朱家后代,让朱晓涛从山西特意搬回来,并负责替家族全面整理、研究朱自清的文集诗篇。不想,刚刚到了扬州没有多久,就遇到了报社的这么一个意义非凡的活动。他对金陵晚报表示感谢。

  为表达对朱自清先生崇高民族气节和文学造诣的钦佩,昨日,选手们纷纷和朱晓涛合影留念,纪念这个特别时刻。

  瘦西湖畔诵《荷塘月色》

  扬州之行意外的烟雨蒙蒙,在瘦西湖畔,别有一番烟水笼罩的意境。在湖边散步时,选手宿瑞明的身边传出悠扬婉转的民乐,他则跟着民乐用悠扬的声音缓缓背诵着《荷塘月色》,应着湖景,特别古雅。他告诉记者,正是看着烟水蒙蒙的瘦西湖,想起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丽意境,再加上此时此刻跟朱自清《荷塘月色》里边走边思索的情形十分相似,不由得边走边朗诵起这首优美的散文。

  朗诵大赛11强昨日出炉

  昨天下午,“‘桨声灯影’朱自清散文诗词朗诵比赛”复赛在秦淮区旅游局顺利进行。30名复赛选手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11人进入决赛。

  本次复赛评委特别邀请了南艺老师、普通话考试中级考官、秦淮区文化局副局长、南京日报原文艺处处长以及考棚小学校长来担任。由于选手们实力比较接近,比较起初赛来打分难度大了很多,评委们采用了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有效的计数方法,但尽管如此,第十名仍然有两人并列获得相同分数,所以最后共取11名选手入围。

  从27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再在30名高手中“杀”入决赛,11名选手实力并非一般。比如复赛成绩名列第二的梁公立,虽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但曾拿过“全国苏教版美文朗诵大赛“三等奖,“江苏省演艺大赛朗诵组”一等奖;而13号选手宿瑞明,1987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朗诵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还有,10号选手曲中利,曾获得过南京电视台首届婚庆主持人大赛金奖,金陵石化艺术节诗歌朗诵大赛两年蝉联第一。而现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沈瑜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曾获得钢琴比赛三等奖、舞蹈比赛二等奖和大学生风采大赛“最佳才艺奖”。

  由此可见,这次朗诵大赛的决赛将会是朗诵实力的大比拼。

  下周日(12月18日),这11名选手即将登上本次比赛最高的舞台:夫子庙泮池,站在泮池水面舞台上现场向全夫子庙景区的数万名游客朗诵朱自清散文。

  落选了,你们也是好样的

  住中华门城堡附近的叶绍文老先生昨天特意来为选手们加油!他最喜欢的一位小选手只有6岁,叫做林琳,非常活泼可爱,朗诵朱自清成名散文《春》的时候有无数个小动作,令所有观众都哈哈大笑。但最后,林琳却以比第十名落后0.1分的细微差别被淘汰出复赛了。看着林琳最后撅着小嘴低着头离开赛场,叶先生十分心疼,他希望记者能转达他的鼓励:林琳,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明年加油再参加比赛,一定会成功的。

  金陵晚报作为本次比赛的主办方之一,本报工作人员亲眼看着很多读者勇敢自信地加入我们的比赛,他们有学生、有

公务员、有警察、老师、司仪、会计、离退休干部……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这无疑反映了最真实的事实:南京市民是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欣赏水平的、他们也代表着金陵晚报的读者群的素质。

  因此,最后当这些选手因种种原因面临着淘汰和离开的时候,工作人员也不禁有些唏嘘了。

  虽然这些选手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的认真还有对金陵晚报的信任、亲密,让我们觉得他们的可爱和了不起。我们也希望将叶绍文爷爷给林琳的祝愿转达给所有这些选手:落选了,你们也是好样的!(编辑 涵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