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盟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9:56 桂龙新闻网

  在一系列高官及部长级会议之后,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东盟与对话伙伴峰会以及首届东亚峰会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将要递交领导人审议通过或最终确定的各项文件草案内容已基本敲定,其中最为令人关注的是东盟宪章和东亚峰会将发表的《吉隆坡宣言》。

  东盟系列峰会和首届东亚峰会将于12日至14日在吉隆坡举行。东盟10国首脑将就东盟宪章、促进地区合作特别是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来自东盟1
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领导人将参加首届东亚峰会。另外,第九次东盟10+3首脑会议和第九次东盟-中国(10+1)峰会将于12日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与会。

  有关东盟首脑会议,舆论普遍关注的是会议有望通过的东盟宪章。这将是东盟组织成立38年来首部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将使东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据此间媒体透露,这部宪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经贸合作,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增强东盟整体的

竞争力

  此外,即将召开的首届东亚峰会,特别是峰会有望通过的《吉隆坡宣言》,东亚峰会的发展方向等,是舆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据此间外交人士透露,《吉隆坡宣言》将确定东亚峰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东亚峰会将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将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东亚峰会将成为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

  根据东盟主席国轮换原则,作为下届东盟首脑会议主席国的菲律宾将主办明年第二届东亚峰会。按阿拉伯字母排列,缅甸应成为下一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但去年底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的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缅甸宣布因国内原因放弃担任下任主席国。

  目前,东盟组织仍未就俄罗斯是否出席首届东亚峰会达成一致。东盟组织提出的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指出,俄罗斯虽已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但还不符合第三个条件。哈米德指出,东盟应进一步密切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俄罗斯是亚洲的一部分。有鉴于此,本次东盟首脑会议期间将举行首届东盟-俄罗斯峰会。据悉,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12日抵达吉隆坡,并在东亚峰会召开前向东亚国家领导人发表特别演讲。

  有关东亚峰会主导权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目前,有关各方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东盟将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东亚峰会外长会议上说,东亚峰会是东亚合作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为各方提供了新的平台。东盟为推动东亚峰会的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主张保持东亚合作的开放性,尊重东盟有关共识,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赞同继续以“10+3”等合作机制为依托和主要渠道来推动东亚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这一问题上,澳大利亚外长唐纳表示,澳大利亚将保持中立。唐纳10日在吉隆坡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从而为澳大利亚参加东亚峰会铺平了道路。他对新闻界说,澳大利亚原先不愿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条约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国际关系”,特别是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但现在我们已经与东盟国家达成共识,我们可以签署这个条约,而不破坏澳大利亚与地区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关于邀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东亚峰会的原因,哈米德指出,东盟并不把东亚峰会视为一个地缘性组织,而将其看作是一个政治中心以及对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的组织,它应该是外向型的,为所有各方带来好处。对于东盟及有关国家来说改变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有关是否让美国加入东亚峰会的问题,哈米德表示,如果美国有兴趣加入东亚峰会,东盟不会反对。但美国必须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他称,通过亚太经合组织,美国与东盟各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舆论认为,首届东亚峰会将成为一个从更广义上就东亚以及其他地区和全球事务有关的战略问题进行对话的论坛,将会集中讨论诸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加强能源合作、疫病防范、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及扶贫等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

  来源:新华网选稿:见习编辑黄振瑛作者:黄海敏许钺乃郑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