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手机加密”引发道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5:02 新民晚报

  人民日报号码隐藏、短信保密……以保护个人资料为主要目的的手机业务渐成时尚,然而,争议也由此产生:致电人要求隐私权,收电人要求知情权。

  上海浦东的王先生最近为手机申请了“号码隐藏”业务:给别人打电话,自己的手机号码能够被隐藏,他感到非常得意,听说还有一种“短信保密”业务正流行,王先生也考虑申请开通试一试。

  “手机加密”轻而易举

  其实,“手机加密”是一种通讯保密业务,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也不仅仅包括“短信保密”、“号码隐藏”这两项。据专家介绍,隐藏拨叫号码最初曾由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如公检法等机构使用,随着技术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被开发到商用范围。

  “手机加密”业务出现后,社会反映褒贬不一。

  赞成加密者认为这是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好方法。珠海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董正雷先生告诉记者,手机不能时时放在身边,难免有时会忘在什么地方,而短信中有许多是和商业往来有关的,并不希望其他的人甚至和自己关系非常亲密的人看到,手机加密确实可以避免这些麻烦。

  反对加密者态度同样坚决。他们认为加密容易引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猜测,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人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家人代为处理时,密码反而会误时误事。

  比引发争论更严重的是,加密技术出现后,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开始蔓延。号码隐藏技术为一些推销电话、骚扰电话提供了便利。由于很难追踪投诉,对这类骚扰信息的执法监管难度很大。

  技术升级更应道德提升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吴弘。他说,社会各界看待手机加密忧喜参半,反映出新技术引发了道德争议。与其指责“来电显示”和“号码隐藏”等技术的矛盾,不如反思社会道德风尚。

  他认为,加密技术之争本质上就像以前关于带锁日记的讨论。法律干预此类事件比较困难,主要问题存在于社会伦理层面。加密技术用不用、怎么用,牵涉到如何对待“知情权”与“隐私权”。用户一方面申请“来电显示”功能,希望别人不对自己隐藏号码,也就是维护自己的“知情权”,一方面又定制“号码隐藏”业务来竭力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由此引发无休止的技术升级。这反映出增强人际间信任关系的迫切性。也有人认为,只有保护个人隐私超出公共道德容许的“度”,也就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执法机构才可以强制要求限制加密技术使用范围。(朱华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