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再责备用爱沟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5:2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专家称“空巢少年”心理多变,父母应取代不法青年成为孩子“寄托”

  是什么让小为在亲人逝去后依然冷漠?记者就这一极端个案,采访了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

  “空巢家庭”孩子易受伤

  曾锦华认为,小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空巢家庭”生活环境,是小为对奶奶死去反应冷淡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地区相当普遍。

  他表示,小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比较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在“空巢家庭”中,奶奶一辈的长者只能扮演“看护者”的角色,由于年龄相差太远,很难把握住他们多变的心理,难以独立承担起教育辅导的责任。而父母在这个年龄段的沟通角色不可或缺,应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

  不法青年侵蚀他的心灵

  在小为这些“留守儿童”的世界中,他们的苦处难以向父母倾诉,他们或努力尝试与奶奶沟通,但可能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他们心灵会发生扭曲,会把父母不在身边解释为“对自己冷漠”,不知不觉间,以同样的冷漠态度来对待至亲的奶奶。同时会转向一些类似网吧的社会场所,从同龄人身上寻找寄托。这也为一些不法社会青年进入他的心灵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他找到“寄托”时,奶奶的担心、疼爱,在他眼中已变得无关紧要。

  这段时间最需要多沟通

  曾锦华建议:惨剧既酿,小为的父母绝对不要再责备小为。因为在小为心中,很可能会产生抵抗心理。这段时间里,应该让彼此心理平复下来,多加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从而达到“不只把人从网吧拉回,而且把他的心也拉回来”的目的。这将会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据了解,省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针对“空巢家庭”、“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并开展了一项名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的计划,发动非政府服务组织,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填补他们家中因为父母出外打工而形成的沟通年龄断层。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